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_0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故: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 为开环根轨迹增益; 而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 为闭环根轨迹增益。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故有结论: A:闭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等于系统前向通道根轨迹增 益 ;当 时,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 系统根轨迹增益就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 ; B:闭环零点由前向通道 零点和反馈通道 的极点组合而成。对单位反馈系统,闭环零点就 是开环零点。所以闭环零点很容易确定。 C:闭环极点与开环零点,开环极点及开环根轨迹增 益均有关。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根轨迹法的根本任务: 根据已知的开环传递函数 , 即已知开环零、极点的分布及开环根轨迹增益 , 通过图解法的方法找出系统的闭环极点。然后确 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在已知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情况下,闭环系统的时间 响应,可利用拉氏变换法求出,或利用计算机算出。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的关系 因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故:负反馈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即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5 根轨迹方程 亦可写成: 或: 则上式称为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方程: 或: 中: 为已知的开环零点, 为已知的开环极点, 为开环根轨迹增益,它可从 变化, 为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亦即闭环极点。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5 根轨迹方程 根轨迹方程的实质:一个向量方程。 由于 故根轨迹方程又可写成: 将模值和幅角分开列写,上式又可写为如下两个方程: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5 根轨迹方程 或写为: 其中的两个式子分别称为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以上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是根轨迹上的点应同时满足的 两个条件。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完全确定 平面上 的根轨迹及根轨迹上各点对应的 值。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5 根轨迹方程 注意:相角条件是确定 平面上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原因:幅值条件与 有关,而相角条件与 无关。 故:任何一个满足相角条件的 值,代入幅值条件 总可以求出一个相应的 值。 即:满足相角条件的 值,必同时满足幅值条件。 结论:相角条件是确定根轨迹的充要条件。 第一节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5 根轨迹方程 第四章 根轨迹法 例题 根轨迹 例: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出相应的概略根轨迹。 -14 -12 -10 -8 -6 -4 -2 0 2 4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 -0.884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根轨迹 例: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出相应的概略根轨迹。 -10 -8 -6 -4 -2 0 2 4 6 8 -8 -6 -4 -2 0 2 4 6 8 - -4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根轨迹 例: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出相应的概略根轨迹。 根轨迹 例: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出相应的概略根轨迹。 -14 -12 -10 -8 -6 -4 -2 0 2 4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 -0.884 Root Locus Real Axis Imaginary Axis 根轨迹 例: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绘出相应的概略根轨迹。 -2.5 -2 -1.5 -1 -0.5 0 0.5 1 -6 -4 -2 0 2 4 6 零极点分布图 p1 = 0 -2.0000 + 3.4641i -2.0000 - 3.4641i 1.0000 p2 = 0 -2.0000 + 5.2915i -2.0000 - 5.2915i 1.0000 根轨迹 (1)实轴上的根轨迹 -2 -1.5 -1 -0.5 0 0.5 1 (2)渐近线 根轨迹 (3)分离点 d1=0.467,-2.6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