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名家评语应用”解题技巧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名家评语应用”解题技巧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考点: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2.脂砚斋评语:“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黛玉葬花”
3.《红楼梦》庚辰本眉批——“忽用石兄自语截住”
4.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写闲”的作用
【考点研究】
一、高考《红楼梦》阅读中“名家评语应用”解题技巧
1.立足名著内容理解
要准确应用名家评语解题,基础是对《红楼梦》内容有深入理解。考生需识记课文中涉及及经典阅读中列出的《红楼梦》相关作品内容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人物分析”与“典型情节”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人物分析”与“典型情节”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考点:
1.《红楼梦》:刘姥姥——推测成立的理由
2.《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托梦王熙凤”——“非常喜事”
3.《红楼梦》第三回中三次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4.《红楼梦》人物——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5.《红楼梦》相关情节与分析薛宝钗的形象
【考点研究】
一、高考《红楼梦》阅读中“人物分析”解读
1.人物分析的常见考点
(1)人物形象特点概括
考生需要分析小说中具体人物的行为、心理和性格特征,并通过具体情节和环境进行佐证。例如林黛玉,她具有孤高敏感、才华横溢的特点,从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考点:
1.材料排列——贾府媳妇的形象特点
2.材料排列——《红楼梦》第2回与第59回互证——“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3.材料排列——《红楼梦》第39回“刘姥姥与贾母”比较
4.材料排列——《红楼梦》第72回贾府遭遇经济困境——事件
5.材料排列——《红楼梦》第74回反抗者:晴雯与探春、司棋
6.材料排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众人调侃林黛玉的方式
7.材料排列——《红楼梦》第十四王熙凤和第五十六回宝钗的两篇训话
8.排列素材——《红楼梦》梦境的暗示
9.材料排列——《红楼梦》三次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解题技巧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解题技巧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考点:
1.材料排列——《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第三十五回“宝黛的痴情”: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2.材料排列:《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评价与具体情节的印证
3.材料排列——《红楼梦》中四大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4.材料排列——贾雨村、刘姥姥、史湘云酒后的表现与性格
5.材料排列——探春、凤姐理家比较和就职训话比较
6.分类排列材料:《红楼梦》——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目的
7.分类排列: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介绍贾府——“怎样”模式
【考点研究】
一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设误陷阱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设误陷阱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考点:
1.材料排列:二人偈语——比较不同境界
2.排列材料——晴雯的情节
3.排列素材——《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查抄大观园”:王熙凤“一处一样”
4.排列素材——直接出现“雪”的回目共有三处
5.宝玉对待年轻女子与世俗的老女人
6.试探宝玉的袭人和紫鹃
7.材料排列——《红楼梦》三次葬花
【考点研究】
一、高考《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设误陷阱
1.偷换概念
在排列《红楼梦》相关同类材料时,可能把概念内涵进行调换。例如,原文说《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代表了封建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推断依据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同类材料排列”推断依据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考点:
1.《红楼梦》第74回抄检大观园——内容对接:入画、司棋与主子态度
2.《红楼梦》——两次称呼“孽障”
3.《红楼梦》:排列材料——“一笑”与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4.《红楼梦》“抄检大观园”——探春和惜春的反应
5.排列材料——《红楼梦》中有组织的大型诗歌结社的活动情况
6.《红楼梦》第1回五个书名——用原点思维判断主题指向:解释书名
7.排列材料——第23回:宝玉和黛玉的两种葬花方式
8.排列材料——贾赦与贾政对迎春嫁给孙绍祖的分歧点
【考点研究】
一、高考《红楼梦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选择题”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选择题”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考点:
1.选择题——《红楼梦》情节与诗词解读
2.《红楼梦》第5回判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独特写法
3.选择题——《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醉眠芍药裀”
4.选择题——《红楼梦》重要故事情节排序
5.选择题——“差序格局”与《红楼梦》情节对接
6.选择题——第一回——人物判定
7.选择题——《红楼梦》:读《西厢记》
8.选择题——《红楼梦》:事件与地点对接
9.选择题——《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制作灯谜的气氛
10.选择题——《红楼梦》中与端午节有关的情节
【考点研究】
一、高考《红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选择题”解题技巧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选择题”解题技巧阐释与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考点:
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关于选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2.《红楼梦》——对《红楼梦》一书评说
3.选择题
4.《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训”——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考点研究】
一、高考《红楼梦》阅读中“选择题”解题技巧
1.整体思路
高考语文选择题通常具有一定技巧性,在解答《红楼梦》相关选择题时,首先要遵循一些通用原则。要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是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选项等。可以采用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的
-
语文 《红楼梦》阅读中人物“一字评”阐释与训练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PAGE
PAGE1
《红楼梦》阅读中人物“一字评”阐释与训练
考点:
1.《红楼梦》“憨”湘云一字评——“核心概念”构成:词义解释+实例印证
2.《红楼梦》回目中林黛玉的“一字评”——“核心概念”构成:词义解释+实例印证
3.《红楼梦》的“敏探春”“贤袭人”“慧紫鹃”的“一字评”
4.香菱的一字评“呆”——词义解释+实例印证
5.《红楼梦》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
【考点研究】
一、《红楼梦》阅读中人物“一字评”解读
1.“一字评”概述
在高考《红楼梦》阅读里,“一字评”是指作者在回目中用一个字对人物进行评价,以此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像“敏探
-
语文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一、原文;一、原文;一、原文;二、请补写《谏逐客书》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二、请补写《谏逐客书》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二、请补写《谏逐客书》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二、请补写《谏逐客书》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二、请补写《谏逐客书》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二、请补写《谏逐客书》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三、根据相关要求,补写《谏逐客书》空缺的古诗词;三、根据相关要求,补写《谏逐客书》空缺的古诗词;三、根据相关要求,补写《谏逐客书》空缺的古诗词;三、根据相关要求,补写《谏逐客书》空缺的古诗词;三、根据相关要求,补写《谏逐客书》空缺的古诗词;三、根据相关要求,补写《谏逐客书》空缺的古诗词;
-
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学习目标;;东京头条——禁军教头因何落草为寇?!;林冲其人;宋朝时候一两银子等于一贯也就是一千文铜钱。宋徽宗时期一石米的要价是650文钱,宋朝的时候一石米约合现在是66公斤,按照现在超市里面最便宜是每公斤2.5元的米来换算的话,宋朝时候一担米是165元人民币。那么照此公式来换算的话,一元人民币是相当于当时的四文钱。一贯钱也就是人民币375元钱。所以,林冲花了一千贯钱,买的那把刀也就是人民币375000元。;;活动一:依据标题的特点,我们发现本文的叙事结构是双线结构,请同学们根据此结构特点来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山神庙;整体观之,小说的两条线索有条不紊地展开着,但其中有许多
-
语文 《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
-
语文 《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则提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燕赵齐魏韩秦楚越——不鞭强秦之罪行,而剖六国之痼疾。
学习目标1.了解苏洵及“论”的文体特点,积累文言知识。2学习本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了解本文论证严密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3.明确六国灭亡的原因,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加深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深度。
知人论世壹
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右元年(
-
语文 《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论学习过程识记读译评诵
学习过程识
作者识“唐宋八大家”中唯一没有考中进士的文学家。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二)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苏洵
作者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三字经》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朱德评价苏家三父子苏洵
文体识“六国论”散文的一种,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①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
-
语文 《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六国论》
苏洵
课堂导入
我们的目标
1.了解苏洵及写作背景;在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归纳各段的段意并理清课文的结构,了解史论文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3.辩证看待作者“弊在赂秦”的观点,探究作者写作的现实意义。
我来介绍作者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宋代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
-
语文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9《六国论》
1.苏洵在《六国论》中敏锐指出对抗秦国的办法是“,”认为此举会让秦国寝食难安。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3.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认为用土地贿赂秦国,“?”,运用比喻论证来证明贿赂秦国的危害。
4.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
5.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繁,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
6.《六国论》中苏洵悲叹六国的形势理应可以对抗秦国,但“?”,据此对治理国出建议:“
-
语文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验收版);1.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弊在赂秦。”???
2.苏洵提出“?????,??????”,说明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外援而灭亡。??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3.“?????,??????”描写六国先辈开疆拓土的艰辛。
“暴霜露,斩荆棘。”?????
4.苏洵用比喻“?????,??????,”批判六国赂秦行为的荒谬。?????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5.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
-
语文 《六国论》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5页
《六国论》知识点梳理
全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
-
语文 《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游园(【皂罗袍】)》,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提升对戏曲语言的敏感度。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品味戏曲语言,反复诵读,体会唱词的韵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对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感知与分析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反复诵读和欣赏《游园》的抒情性与音韵美,培养学生对作品意境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人性的复苏,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与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
-
语文 《与妻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为天下人谋永福——林觉民《与妻书》
1.?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2.?反复诵读分析文中体现家国情怀的语句,体悟作者深刻的个人情感与家国大义。3.?引导学生体会林觉民书信中的深沉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学习目标
检查字词翻译情况:3.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4.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1.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