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 4 综合运用》说课稿-2024-2025学年川教版(2019)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001].docx
《第三单元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4综合运用》说课稿-2024-2025学年川教版(2019)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2025学年川教版(2019)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4综合运用》。主要内容包括Scratch中控制角色的移动,利用循环和条件语句实现角色自动行走,并使用克隆功能实现多角色同时行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Scratch编程的基本技巧,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编程实践,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信息意识: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敏感度,认识到编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Scratch平台进行创新创作,培养数字化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Scratch中循环语句的使用,实现角色的重复移动。
2.利用条件语句控制角色移动的路径,实现更加复杂的运动效果。
难点:
1.理解循环语句的执行机制,避免因循环不当导致程序错误。
2.创设条件语句,使角色在满足特定条件时改变移动路径。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循环语句的使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其作用和执行过程。
2.设计分步练习,逐步引入条件语句的概念,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设置条件来实现角色路径的变更。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第三单元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4综合运用》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Scratch软件操作演示视频、角色移动效果图片等。
3.实验器材:配置多台可连接Scratch软件的计算机,确保运行流畅。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营造良好的编程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Scratch编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Scratch?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软件?”
展示一些学生用Scratch制作的有趣动画,让学生初步感受Scratch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Scratch的基本概念,强调它是通过编程来创造互动故事、游戏和动画的软件,对培养编程思维非常有帮助。
二、Scratch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Scratch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Scratch的定义,包括其作为图形化编程语言的特点。
详细介绍Scratch的组成部分,如舞台、角色、脚本、积木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Scratch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Scratch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简单的Scratch案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游戏或动画,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Scratch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编程实现创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Scratch制作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Scratch项目任务,如制作一个简单的角色行走游戏。
小组内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包括角色设计、场景布局、脚本编写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Scratch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他们的Scratch项目,包括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功能特点。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Scratch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Scratch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强调Scratch作为一种编程工具,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Scratch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或游戏,并记录下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程技能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Scratch中的循环语句和条件语句,实现角色的重复移动和路径控制。他们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具有复杂运动效果的动画或游戏。
2.创意思维的激发:Scratch作为一种图形化编程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