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pptx
1、他们为什么对鲁迅的这篇《狂人日记》如此看重?3、《狂人日记》的发表 2、视频中的新青年又是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什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随堂演练新课讲解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2、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学习陈独秀等人勇于创新、为思想解放而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以及如何对新文化进行客观的评价。
●知识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
-
《初中历史》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pptx
1915年以前北京大学师生的问候语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学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学生:升官发财
结合材料思考:什么是新文化?旧文化?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汪叔潜 《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新文化”即资产阶级文化“旧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1914年日军占领山东当时新生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上处于什么局面?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 我进北大的时候(注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 :1915年),北京的人古逆流的猖獗,带动了封建 还称它为大学堂,当时北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doc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PAGE
2-
第9课新文化运动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列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
-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pptx
;导入新课;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能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通过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意义,学生理解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3.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学生能感悟思想是行动的先驱的历史规律,培养对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和爱国情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实现独裁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时间:;上海滩有一言辞犀利的新读物《青年杂志》出版,其主编陈独秀大声疾呼民众要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猛烈冲击。可以预见,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将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李大钊;北
-
读书的演讲稿350字.docx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读书的演讲稿350字
读书的演讲稿350字 第一篇 尊敬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寒假里,我读完了一本名叫《蓝花》的书,这本书的是曹文轩。这本书中,让我最感动的一篇是《何九》。 何九是秃鹤的舅舅,但是秃鹤感觉和他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秃鹤在一天天地长大,而何九在一天天地变老,直到有一天,大风把何九搭的草房给吹翻了。得知这一状况的秃鹤抓紧跑来为舅舅亲自搭了一间房子。不久后,秃鹤从村里人口中得知,舅舅已经得了肺癌晚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秃鹤每
-
读书的演讲稿350字.docx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读书的演讲稿350字
读书的演讲稿350字(精选8篇) 读书的演讲稿35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书的演讲稿35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书的演讲稿350字(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书的演讲稿350字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书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有些人书在他眼中是一位老师,一位高尚的人,但是在我的眼中书是我最重要的朋友。是它教会我很多的道理,还教会了我很多平时不知道的知识。 我有一柜子的书,像《钢铁是怎样炼
-
高中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与数字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普及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高中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与数字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普及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目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与数字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普及研究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与数字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普及研究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与数字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普及研究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四、高中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与数字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普及研究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与数字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普及研究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化学教学也在逐步革新。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实际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docx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定义
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国内权威的教育学者认为这指的是以数学学习为中心,利用信息化平台以及手段来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最新的系统论中认为,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而是要使信息技术渗透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中
-
曹源课件.ppt
* * * * * 红卫小学 曹 源 1=F 2/4 3 4 5 5 ? 5—?3 4 5 5 ? 5— ? 月亮 爬上 来 月亮 爬上 来 5 6 5 4 ? 3 4 5? 3 4 3 2 ?1—∥ 月亮 月亮 爬上 来 月亮 爬上 来 猜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 : ?? 月 亮 从前有一位小朋友,天真可爱,聪明无比。有一天,他坐在窗前,双手托腮,望着很远很远的地方…… 他的眼前出现了一
-
2016-2017学年[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以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其象征意义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2、围绕象征手法,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简介作者、时代背景;?2、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3、重点
-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物质在生活领域有广泛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煤气只能用作燃料
B.自热米饭是利用了发热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
C.食物放入冰箱保存,利用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茶叶等包装中加入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储存时间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B.表示肼()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表示乙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D
-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pdf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
1、 化学物质在生活领域有广泛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煤气只能用作燃料
B. 自热米饭是利用了发热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
C. 食物放入冰箱保存,利用了温度对化学反应 率的影响
D. 茶叶等包装中加入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储存时间
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3
A. 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 (s) + -O2(g)—SO3(g)
-
江苏省如东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第I卷(共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A.夏、商、周 B.商、周、春秋 C.商、周、秦朝 D.西周、春秋、战国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地方官员称呼也时有
-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说课稿.docx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是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的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标签类文档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文明礼仪意识。本节课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文档编辑和排版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计算思维:通过标签类文档的制作,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
-
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教学设计.docx
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将结合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并掌握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方法。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
-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神奇的“宏”--宏的使用》教学设计.docx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神奇的“宏”--宏的使用》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神奇的“宏”--宏的使用》。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掌握宏的基本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宏的定义、宏的作用、宏的创建、宏的运行等。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宏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宏的创建和运行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宏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信息
-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你问我答--网上交流》教学设计.docx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你问我答--网上交流》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你问我答--网上交流》》主要介绍了网络交流的基本概念、工具和方法。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交流的多样性,掌握利用网络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并培养良好的网络礼仪。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网络交流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网络素养和道德伦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增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提高运用网络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
-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你问我答--网上交流》教学设计.docx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你问我答--网上交流》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你问我答--网上交流》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网络交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节课将介绍如何在网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和回答,如何进行网络交流中的礼貌用语使用,以及如何在网络交流中保护自己的隐私。
本节课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使用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网络浏览和搜索。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交流经验,能够理解交流的基本原则和礼貌用语的使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网络交流的技
-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美图浏览--滚动条和列表框》教学设计.docx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美图浏览--滚动条和列表框》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美图浏览--滚动条和列表框》,这是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的内容。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使用滚动条和列表框浏览图片的方法,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学生已经学习过使用计算机浏览图片,对图片格式和图片浏览软件有一定了解。
2.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3.学生已经学习过列表框的使用,如选择菜单、列表等。
4.学生已经学习过滚动条的使用,如在文本框中使用滚动条浏
-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神奇的“宏”--宏的使用》教学设计.docx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神奇的“宏”--宏的使用》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神奇的“宏”--宏的使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2课《神奇的“宏”--宏的使用》。课程内容包括宏的概念、宏的录制、宏的运行和宏的修改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