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第I卷(共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A.夏、商、周 B.商、周、春秋 C.商、周、秦朝 D.西周、春秋、战国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地方官员称呼也时有调整。如下图为秦朝疆域图,图中的“琅邪郡”管辖地在西周的地方长官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6.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7.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明代丞相与内阁首辅的权力制衡》
8. 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A.都有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 B.其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C.地方官员之间分权和制衡 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
9.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A.外邦人 B.奴隶
C.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D.雅典妇女
13.《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符合该观点的最早的法律是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民法大全》
14.好莱坞经典电影《埃及艳后》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一见钟情,两人还有了一个私生子,取名托勒密·恺撒。当恺撒归国执政之后,克里奥帕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罗马法庭却驳回了她的请求。这说明当时罗马实行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5.法国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这些史实最能说明罗马法
A.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16.2010年5月英国大选产生了“无多数议会”没有政党在议会中拥有绝对多数提出辞职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新一任首相。政府(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执政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有利于保持政局的长期稳定
. 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比较下列两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 左图的官员都是皇帝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议会选举的
C. 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 两图中的政治制度都体现了一定的分权特点
.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2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具有制约君主的权力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