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10古诗三首《竹石》教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竹石》古诗三首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4月20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让我们一起走进《竹石》古诗三首,领略古诗的魅力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竹石》三首,我们希望培养以下核心素养:
1.语文素养:提升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思维素养:通过分析诗人情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文化素养:了解诗人背景,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生活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诗意的生活吧!??????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解《竹石》三首中诗人咏物的特点,把握诗人对竹子和石头的象征意义。
-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坚韧不拔、清高廉洁的品格。
2.难点:
-古诗语言凝练,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诗歌的韵味。
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共同解读诗句。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竹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通过声音的变化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学习重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2.设计“诗意描绘”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培养想象力。
3.运用多媒体展示竹石图片,增强视觉体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的意境。
4.开展“诗人背景探究”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利用诗歌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们旨在营造一个互动、趣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有没有哪些古诗是你们特别喜欢的?”
展示一些关于古诗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如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古诗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古诗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平仄、韵律、意象等。
详细介绍古诗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如诗的标题、作者、正文、注释等。
三、古诗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竹石》这首诗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竹石》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竹石》中诗人咏物的特点,以及诗人通过竹石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竹石》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古诗的主题、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所选古诗的背景、主题、情感表达等。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诗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古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诗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更多美好的古诗。
知识点梳理
《竹石》三首是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篇目,以下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
1.诗人背景
-了解作者郑燮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2.诗歌内容
-《竹石》三首分别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