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1-10约4.0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石灰吟》《竹石》是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教材中的古诗篇目,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石灰和竹子的精神品质,富有深刻的寓意。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石灰和竹子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这两种物质的赞美之情,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朗读、背诵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石灰吟》和《竹石》中的字词句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意境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石灰吟》和《竹石》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理解两首诗各自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例如,《石灰吟》通过石灰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竹石》则通过竹子的坚韧和石头的不屈,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格。

-诗歌的朗读技巧:重点训练学生在朗读时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和情感,例如,在《石灰吟》中,要强调“千锤万凿出深山”的铿锵有力;在《竹石》中,要体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意志。

-诗歌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石灰和竹子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如《石灰吟》中的石灰象征人的品质,经过千锤百炼后仍洁白无瑕;《竹石》中的竹子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2.教学难点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如《石灰吟》中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若等闲”,《竹石》中的“咬定”、“千磨万击”,这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生僻,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或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

-诗歌的深层寓意解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石灰吟》中“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深层含义,以及《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表达的精神境界,教师需要通过讲解历史背景、诗人经历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创作背景的关联:学生可能难以将诗歌内容与作者的生活背景、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教师需要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情感和历史价值。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以便于学生跟随课程进度进行阅读和学习。

2.辅助材料:收集《石灰吟》和《竹石》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以及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如石灰的制作过程、竹石的画面,用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多媒体资源: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如诗歌朗诵视频、古诗吟诵示范等,以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正确的朗读技巧。

4.教室布置:将教室环境布置得简洁、温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准备一些用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辅助工具,如白板、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美丽的古诗《石灰吟》和《竹石》。请大家先跟我一起读一遍诗名,感受一下这两首诗的韵味。

-(学生)石灰吟、竹石。

2.诗歌朗读与初步理解

-(教师)下面请大家翻开教材,我们先来朗读一遍《石灰吟》。注意朗读时的节奏和情感,尽量模仿诗的韵律。

-(学生)朗读《石灰吟》。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请大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歌内容。

3.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深入探究一下《石灰吟》的主旨。请大家注意到诗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正确,这里的“清白”是指石灰经过千锤百炼后仍洁白无瑕,象征人的高洁品质。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4.诗歌分析与讨论

-(教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石灰吟》中的生僻字词。比如“千锤万凿”,这里的“锤”和“凿”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很好,这里的“锤”和“凿”分别指用来敲打和雕刻的工具。接下来,我们分组讨论一下,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讨论结果。

5.知识巩固与运用

-(教师)现在,我想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石灰吟》的内容,看看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学生)尝试复述诗歌内容。

-(教师)很好,大家做得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竹石》。请大家先朗读一遍,注意感受诗中的意境。

6.《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