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19 父爱之舟 名师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docx
第6单元19父爱之舟名师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父爱之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父爱深沉的感悟力。
2.提升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情感的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父爱之舟”的象征意义,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如“那顶小伞”、“那把小船”等。
-能够运用对比手法,分析“我”与父亲在生活态度、人生选择等方面的不同,从而理解父爱的独特性。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父爱之舟”的象征意义,如何将抽象的父爱具象化,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无处不在。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对父爱的细腻描写。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如从社会背景、人物关系等层面分析父爱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统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电子版
-信息化资源:父爱之舟相关视频资料、图片素材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实物教具(如小船模型)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父亲与孩子之间互动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父爱的温暖。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如何看待父爱?在你们心中,父亲是什么样的形象?”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父爱是无私、伟大,需要我们去理解、珍惜。
4.导入课题:《父爱之舟》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领学重点段落:
a.分析“父爱之舟”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明白父亲是孩子的避风港,是孩子的依靠。
b.分析“我”与父亲在生活态度、人生选择等方面的不同,体会父爱的独特性。
4.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分析文章中对比的段落,理解文章主题。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细节,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他组员补充。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学生:“从‘父爱之舟’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会理解、尊重、感恩父母,珍惜亲情。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对父母的爱?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六、创新教学(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父爱之舟”主题绘画,将心中对父爱的感受通过画笔表达出来。
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七、课堂总结(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重要性和如何珍惜亲情。
2.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父爱如山》:介绍关于父爱的文学作品,如鲁迅的《父亲的病》、朱自清的《背影》等,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不同表现形式。
-父亲节相关活动:搜集父亲节的历史背景、庆祝方式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父爱的文化内涵。
-父亲节手工作品:提供手工制作教程,如制作父亲节贺卡、手绘父亲肖像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表达对父亲的爱。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父爱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培养对父爱的感悟力。
-家庭互动:建议学生在父亲节或特定节日时,与父亲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了解父亲的生活点滴,增进亲子关系。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或赠送手工制品,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体会父爱的伟大。
-主题写作:引导学生以“父爱如山”为主题进行写作,通过文字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角色扮演:设计一个以父爱为主题的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父爱的不同侧面。
-父亲节特别课程:结合学校课程,设计一堂以父爱为主题的特别课程,如亲子手工制作、父亲节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父爱的温暖。
-家庭摄影展:鼓励学生拍摄与父亲相关的照片,举办家庭摄影展,分享家庭故事,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