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9父爱之舟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2-28约3.0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父爱之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内容:《父爱之舟》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父爱之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深沉,同时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和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父爱之舟》,学生能够体会传统文化中父爱的美好,增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通过朗读和写作练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造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阅读理解,对常见的文学体裁有所了解。他们能够识别和运用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在写作方面,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记叙文写作,但可能对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主题表达还不够熟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对亲情和家庭题材的故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能够通过故事感受到情感的温度。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文本内容。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思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喜欢在小组讨论中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父爱之舟》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对课文中的地方方言或文化背景不熟悉,可能影响对部分内容的理解。

-对于课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层次的主题表达,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可能难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文字,进行富有感染力的创作。

-部分学生可能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缺乏自信,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频播放设备、实物教具(如小船模型)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平台、班级微信群

-信息化资源:课文原文电子文档、相关背景资料电子版、网络视频资料(如作者访谈、相关纪录片)

-教学手段:朗读、讨论、角色扮演、写作指导、思维导图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温馨视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介绍课文《父爱之舟》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父爱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语气,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父爱如山,巍峨而深沉。”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厚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之美。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父爱的表现形式,如: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等。

-分组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师总结:父爱如舟,承载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学会感恩、珍惜。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表达。

-教师随机挑选学生朗读,并给予点评和指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选角度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篇关于父爱的日记、短文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和珍贵。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父爱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作业布置(5分钟)

-请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对父母的爱。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开展“感恩父母”主题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有关父爱的文学作品:如《背影》、《父亲》等,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可以作为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

-父亲节的历史和意义:介绍父亲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个特殊节日的文化内涵。

-父亲角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通过介绍历史上或现实中的父亲角色,如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等,让学生认识到父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父爱主题的影视作品:推荐一些以父爱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如电影《摔跤吧!爸爸》、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等,通过视觉艺术感受父爱的力量。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鼓励学生阅读上述推荐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感受父爱的伟大,并尝试从中找到与自己父亲相似的情感体验。

-父亲节主题活动: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演讲比赛、亲子活动等,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和感激。

-家庭访谈:引导学生与父亲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了解父亲的生活经历、工作压力和对家庭的期望,增进亲子间的理解和沟通。

-社会调查:让学生参与社区调查,了解不同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