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_03new.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延迟时间(delay time) 的计算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1) 延迟时间(delay time) 的计算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给出 不同值,可解出 的对应值来,从而可作 出 曲线。 利用曲线拟合法, 由 曲线可得: 在欠阻尼情况下, 有: 可见: 0.2 0.4 0.6 0.8 1.0 1.2 1.4 2.5 2.0 1.5 1.0 0.5 O 这里定义 为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终值所需的时间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2) 上升时间(rise time) 的计算 响应在峰值时间处的导数必为零,可得: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 峰值时间(peak time) 的计算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4) 超调量(percent overshoot) 的计算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4) 超调量(percent overshoot) 的计算 欠阻尼二阶系统 与 关系曲线 0 0.2 0.4 0.6 0.8 1 0 20 40 60 80 100 可见,超调量 仅是阻尼比 的 函数,而与自然 频率 无关。 超调量与阻尼 比的关系曲线说明, 阻尼比越大,超调量 越小。 一般,选取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4) 超调量(percent overshoot) 的计算 欠阻尼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可以看出,指数曲线 是对称 于 的一对包络线,整个响应曲线总是包含 在这一对包络线中的。实际输出响应的收敛程度小于包络 线的收敛程度。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5) 调节时间(settling time) 的计算 欠阻尼二阶系统 的一对包络线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5) 调节时间(settling time) 的计算 (5) 调节时间(settling time) 的计算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工程上常采用近似法计算调节时间。按包络线计算调节时间必然存在误差,但在初步分析和设计中是可行的。 令Δ代表计算ts时的误差带。则 当 时, 当 时, 实践中,当 时,可用下列式子求调节时间 实践中,为简便也常采用近似式: (5) 调节时间(settling time) 的计算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振荡次数是指在 时间内, 穿越 次数的 一半(注意:振荡次数只能取整数)。 (6) 振荡次数 N 的计算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显然, N 也是只与阻尼比 ζ 有关 (1) 、 、 、 均与 、 有关,而 , 则 只与 有关; (2) 各动态性能指标间是有矛盾的。 例如 和 。在设计系统时,增大 一般 是通过提高开环增益 来实现的。而时间常数 不能改变。 可见 和 对 的要求相矛盾。 (7) 小结 3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过阻尼二阶系统响应缓慢,通常不被采用; 分析过阻尼二阶系统动态过程的意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低增益、大惯性的温控系统) 在不允许出现超调而又希望响应速度较快的情况下 需要采用临界阻尼; 许多高阶系统可以用过阻尼二阶系统近似 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 响应为单调上升过程,所以没有超调产生 , 只有延迟时间 ,上升时间 和调节时间 有意义. 4 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二阶系统过阻尼单位阶跃响应为超越方程,求解困难。 可用近似公式来计算延迟时间: (1) 延迟时间(delay time) 的计算 4 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这里的 定义为响 应从终值的10%上升 到终值的90%所需的 时间。 同样利用近似公式: 过阻尼二阶系统 与 的关系曲线 (2) 上升时间(rise time) 的计算 4 过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 调节时间(settling time) 的计算 根据过阻尼二阶系统 单位阶跃响应,可以 令 为不同值,以 阻尼比 为参变量, 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