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4-30约4.0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教材: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内容:本章节主要学习三首古诗,包括《游子吟》、《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通过这三首诗的学习,学生将领略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古诗的语言较为精炼,意境深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古诗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了解有限,对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掌握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古诗朗诵和背诵,但在分析和解读古诗的内涵上,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有待提升。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现代语言习惯的影响,对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把握不足。此外,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学习方面表现不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有的则较为被动。

行为习惯上,学生在课堂纪律方面表现良好,但在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而有的学生则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黑板或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班级微信群、在线教育平台(用于课后拓展和资源分享)

-信息化资源:古诗相关的电子文档、图片、音频资料(如古琴曲、朗诵音频)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古代文物图片、诗人的画像)、古诗手抄本、卡片游戏、小组讨论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描绘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美丽的景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内容:《游子吟》、《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2.讲解过程:

a.介绍诗人及背景(5分钟)

b.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5分钟)

c.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5分钟)

d.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朗读比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首古诗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小组。

2.古诗接龙:教师给出第一句古诗,学生接下一句,以此类推,检验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掌握程度。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内容:

a.《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b.《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c.《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三首古诗中,哪一首最令你们印象深刻?为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教师总结:这三首古诗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理。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魅力。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古诗,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总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诗歌背景知识:

-介绍三位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分析古诗产生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2.诗歌形式特点:

-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掌握古诗的格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3.诗歌意象分析:

-学习古诗中的自然意象,如山川、花鸟、风雨等。

-分析古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诗歌情感表达:

-理解古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如思乡、豪迈、忧愁等。

-学习诗人如何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5.诗歌思想内容:

-分析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如人生感悟、社会现象等。

-学习诗人对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思考。

6.诗歌鉴赏方法:

-掌握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如朗读、背诵、分析等。

-学习如何欣赏古诗的艺术价值,如音韵美、意境美等。

7.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8.诗歌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将古诗与历史、地理、文化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