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结合五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语言文字运用水平。通过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诗句中描绘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习运用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难点:
1.理解诗句中蕴含的哲理,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准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句描绘的田园风光。
2.结合诗句的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4.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熟悉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准确度。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诗词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句中的哲理和情感。
3.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诗句、作者背景及田园风光图片,丰富教学内容。
2.朗读录音:播放专业朗读录音,提高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3.网络资源:引入相关教学视频和诗歌赏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画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古诗,如《静夜思》、《春晓》等,回顾古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a.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范成大及其创作背景。
b.领读诗句,讲解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c.分析诗句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举例说明:
a.以诗句中的“梅子金黄杏子肥”为例,讲解“梅子”和“杏子”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b.通过对比《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分析其独特之处。
-互动探究:
a.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
b.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模拟诗人的情感体验。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朗读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b.背诵诗句,加深对诗句的记忆。
-教师指导:
a.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b.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美景,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布置作业(约5分钟)
-课后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收集并阅读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撰写一篇赏析文章。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范成大诗选》:收录范成大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如《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夏日田园杂兴》等,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宋代田园诗选》:选编宋代其他诗人的田园诗作,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介绍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的起源、体裁、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阅读拓展材料,了解不同诗人的田园诗创作风格。
-尝试仿写一首描写家乡风景的小诗,运用所学的诗句和意象。
-搜集家乡的民间故事,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结合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观察并记录季节变化对家乡环境的影响,通过摄影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再创作一首描绘季节变化的诗。
-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体会,互相交流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源,查找更多关于范成大及其作品的资料,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探讨范成大田园诗的文学价值。
-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