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父爱之舟(教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19父爱之舟(教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9父爱之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6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父爱之舟》。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深沉的父爱,体会生活中的温暖与感动吧!??
核心素养目标
1.感悟亲情:通过阅读《父爱之舟》,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体会。
2.传承美德:引导学生学习父辈的勤劳、坚韧等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提升审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语言表达:通过仿写、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分析《父爱之舟》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爱主题。
-**体会人物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父亲角色的情感变化,以及这些情感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欣赏语言表达**:关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细腻的情感描写。
2.教学难点:
-**情感共鸣**:帮助学生跨越年龄和经验的差距,理解父辈的艰辛和不易,实现情感共鸣。
-**抽象情感的具象化**:将抽象的父爱情感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细节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具体感知。
-**跨文化理解**: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父爱的表达方式,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中父爱情感的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父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文章背景和图片,增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兴趣。
2.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和节奏,提升朗读技巧。
3.网络资源:引入与文章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家庭中的亲情。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你们知道父爱是怎样的吗?
3.引导思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父爱之舟》。
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1.介绍作者及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吴冠中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2.阅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3.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的起承转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
4.体会父爱:引导学生分析父亲角色的情感变化,体会父爱的伟大。
5.欣赏语言表达:讲解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细腻的情感描写。
用时:15分钟
【巩固练习】
1.仿写练习: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父爱主题,进行一段简短的仿写。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文中父亲角色有哪些特点?
-你认为父爱有哪些表达方式?
-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标题《父爱之舟》有什么深意?
2.提问:文章中的父亲角色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受父爱的?
用时: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父爱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2.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父爱,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父爱的特点,强调父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用时:5分钟
【创新教学】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文中的父亲角色,体会父爱的伟大。
2.亲情故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的亲情故事,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用时:5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分享感悟: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父爱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用时:5分钟
【总结】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用时:5分钟
【课后作业】
1.阅读与父爱相关的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
2.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父爱相关的文学作品:推荐《背影》、《背影下的父亲》等作品,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父爱的不同表现形式。
-亲情故事集:收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