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父爱之舟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主要涉及《父爱之舟》这一章节。本章节以记叙文的形式,描绘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回忆童年时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展现了一位严厉却又充满爱意的父亲形象。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父亲的教育方式:文章中,父亲对作者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又关爱有加。他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育作者要有责任心、要有志气。
2.父亲的关爱:文章描写了父亲在作者生病时的照顾,以及在生活中对作者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些细节让作者深感父亲的伟大。
3.父亲的榜样作用:文章中,父亲通过自己的言行,为作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者在回忆中,对父亲充满敬仰和感激。
4.对父亲的怀念:文章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语文学科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父爱之舟》这篇文章,使学生能够:
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线索,分析父亲的形象及其对作者的影响。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技巧,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3.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父爱的痕迹,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培养情感抒发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理解《父爱之舟》这篇文章的主题,即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b.分析文章中的父亲形象,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c.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如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d.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
2.教学难点:
a.理解父亲严厉与关爱并存的教育方式:在文章中,父亲对作者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又关爱有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教育方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角度和用心去理解。
b.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贯穿全文。学生可能难以深刻体会到这种感情,需要教师通过情感渲染和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
c.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文章中的“父爱之舟”象征着父亲的关爱和庇护。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一象征意义,需要教师引导他从文章的整体情节和情感氛围中去感悟。
d.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父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对父爱的理解,并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和感受到父爱。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通过举例、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和表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a.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文章内容,阐述父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父爱的伟大。
b.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c.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和感受到父爱的存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
a.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中的关键内容和情节,生动形象地展现父爱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b.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如阅读理解游戏、情感表达练习等,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c.情感氛围营造: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温馨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和感受父爱的温暖。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父爱之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父爱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父爱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父爱的温暖和重要性。
简短介绍《父爱之舟》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父爱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父爱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
过程:
讲解父爱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表现形式和作用。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爱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引导学生思考父爱对自己的成长和影响,以及如何表达和感激父爱。
3.父爱案例分析(15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父爱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父爱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父爱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自身家庭或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父爱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