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9《父爱之舟》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父爱之舟》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父爱之舟》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爱意,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爱的感悟。文章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旨在培养学生理解亲情,感受爱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亲情,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文字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的文章。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亲情主题的课文,对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亲情主题的文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通过文字理解内容,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情感体验来感受文学作品。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情感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此外,学生在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可能会遇到词汇和句式运用不当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些困难,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父爱之舟》。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舟的图片、父亲和孩子的生活场景等,以及相关音乐片段,以增强情感体验。
3.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重点段落分析、情感表达方式的PPT,辅助教学。
4.教室布置:设置安静的阅读角落,方便学生沉浸于文本;预留讨论区,鼓励学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温馨视频,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间的温馨故事。
2.提问:你们觉得父爱是怎样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父爱之舟》,将带我们走进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语气和语调。
2.介绍作者孙犁及其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4.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5.讨论课文中的父爱,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课文中的父亲给孩子带来了哪些启示?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你们是文中的孩子,你们会如何回报父亲的爱?
2.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传承和弘扬父爱?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鼓励。
八、布置作业(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选择一个与父爱相关的故事,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提升:通过学习《父爱之舟》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他们能够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父爱的赞美和怀念,从而提升对亲情主题的理解能力。
2.情感共鸣能力增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够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和力量。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培养同理心,增强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和尊重。
3.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了写作水平。
4.审美鉴赏能力提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