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4-11约3.8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己亥杂诗》三首,属于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内容包括诗文的阅读、理解和赏析。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在低年级学过的古诗知识相关联,如诗歌的基本格式、韵律、意境等。通过学习《己亥杂诗》,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己亥杂诗》,学生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运用古典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表达情感,同时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己亥杂诗》三首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古典诗歌的美感。

难点:

1.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正确朗读。

2.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其深层含义。

解决办法:

1.通过朗读比赛、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能力。

2.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通过绘画、写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意象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己亥杂诗》三首的相关课文。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如作者画像、诗歌描绘的景物等,以及诗歌相关的音频文件,用于辅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教学辅助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的原文、翻译和赏析内容。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诗歌理解和赏析的讨论;确保教室环境安静,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通过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有没有读过什么古诗?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2.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世界,感受他的情感和意境。”

3.教师播放与诗歌相关的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二、新课讲授(15分钟)

1.教师朗读《己亥杂诗》三首,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和“春泥”。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比喻。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思念之情。

五、总结回顾(5分钟)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己亥杂诗》有什么新的认识?”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诗,不仅感受到了诗人龚自珍的豪情壮志,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和理解古诗。”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情感。

用时:45分钟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5分钟)

2.新课讲授:通过朗读、跟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情感。(15分钟)

3.实践活动:通过朗读、背诵和绘画,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2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10分钟)

5.总结回顾:通过提问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5分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

六、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

1.诗歌背景知识:

-龚自珍的生平简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己亥杂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经历。

2.诗歌内容理解:

-诗歌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

-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落红”、“春泥”、“春风”、“梨花”等。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诗歌表达的情感,包括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国家的忧虑等。

3.诗歌韵律与节奏:

-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如何通过朗读来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诗歌翻译与赏析:

-如何进行诗歌的直译和意译。

-分析诗歌的赏析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