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己亥杂诗》。内容包括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掌握诗歌的韵律、意境,以及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诗歌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的诗歌阅读和理解基础上,通过学习《己亥杂诗》,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诗歌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提升文化自信。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阅读和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己亥杂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
2.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理解平仄、押韵等知识。
难点:
1.解读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深层含义。
2.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把握意象和情感。
3.通过朗读、吟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己亥杂诗》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作者生平图片、以及与诗歌意境相匹配的山水风景图片。
3.多媒体资源: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如诗歌朗诵、音乐背景等,以增强教学效果。
4.教室布置:布置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设置讨论区,准备便于学生互动的桌椅。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己亥杂诗》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和诗歌朗读音频,明确预习要求,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己亥杂诗》,设计问题如“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学生预习情况,确保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初步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诗歌朗诵或相关历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己亥杂诗》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诗歌的韵律、押韵、意象等知识点,结合诗歌实例进行讲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预习心得,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诗人的情感。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诗歌中的重难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己亥杂诗》相关的仿写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诗歌相关的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仿写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加深对诗歌和作者的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提升文学素养。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作业和拓展学习,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的生平简介及其作品集,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相关资料,探讨龚自珍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
-类似题材的诗歌作品,如《己亥杂诗》中的其他诗篇,以及其他诗人的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己亥杂诗》全文,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以《己亥杂诗》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龚自珍的诗歌创作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作品在当代的价值。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实地感受历史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比赛或表演,通过朗诵来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结合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