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第5课时解决够不够问题教案新人教版.doc
Page1
解决“够不够”问题
课题
解决“够不够”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敏捷运用所学过的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座位够不够的问题。这节课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应赐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本节教学设计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从实际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较熟识,具有初步解决简洁生活问题的阅历,以学生熟识的蛋托为素材引入教学内容,学生比较简洁介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探讨说明自己的思索过程,通过沟通使学生明白:由于视察的角度不同解决同一问题时也会有不同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巧设问题,层层深化。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动身,分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探讨、合作学习等方式层层深化,经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方法整理等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1.学会解决含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主动参加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1.正确解答含有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2.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习打算
相应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5分钟)
1.(出示课件)想一想,填一填。
6+6+6+6+6=()×()
5+5+5+5+4=()×()+()=()×()-()
2.导入新知:
(出示改制的蛋托)家里有3个鸡蛋和30个鸭蛋,请算一算,要把这些鸭蛋全放在蛋托上,能放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相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索后,点名说出结果及思索过程。
2.学生视察蛋托,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想一想,填一填。
(8)×(2)+(6)=22
(8)×(3)-(2)=22
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
6×2+5=17(根)或6×3-1=17(根)
3.明明有40元钱,买6本这样的连环画够吗?
7×6=42(元)
4240
不够
4.一共能坐多少人?
4×3+2=14(人)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24分钟)
1.探讨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视察蛋托,小组探讨沟通如何确定蛋托能否放下全部鸭蛋。
2.探究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蛋托坑数的计算方法,展示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师生共同总结。
1.小组探讨沟通,想知道全部的鸭蛋能不能都放在蛋托上,可以先算出蛋托上蛋坑的个数,再与蛋数进行比较,蛋坑的个数多于或等于鸭蛋的总数,就能放下;若少于,就放不下。
2.通过分、画等活动,明确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
(方法1图)
6×5+4=34(个)
(方法2图)
5×6+4=34(个)
(方法3图)
6×4=24(个)
5×2=10(个)
24+10=34(个)
通过比较,这些鸭蛋都能放在蛋托上。
3.沟通后明确:由于视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提高实力。(8分钟)
1.出示教材第84页例5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解决座位够不够的问题。
2.按要求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第1、2、3题。
1.仔细视察情境图,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解决问题后,小组沟通,全班汇报,讲解。
2.仔细读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解决问题。
3.明确要求,亲自实践,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5.
8×5=40(元)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长。(3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1.学生回顾、反思,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2.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数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1~9的乘法口诀之后编排的,是为了使学生能依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视察、探讨、汇报、沟通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同时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增加学习数学的爱好。我在备课时,留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供应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主动思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验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识的活动阅历,去自主开展活动。
老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