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第3课时23的乘法口教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25-04-04约1.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2、3的乘法口诀

课题

2、3的乘法口诀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力求让学生自主编制出乘法口诀,因此在设计上,采纳半扶半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发觉学问并在小组探讨沟通中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在新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视察例2的情境图,然后依据图意一一列出算式,依据算式试着编制出乘法口诀。学生驾驭了编制口诀的方法后,在编制3、4的乘法口诀过程中,逐步放手,让学生依据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采纳探讨沟通的方式进行编制。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化,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习目标

1.熟记2、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计算相关的乘法算式,提高概括和语言表达实力。

2.经验2、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学习重、难点

1.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熟记2、3的乘法口诀。

学前打算

教具打算:PPT课件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5分钟)

1.复习5的乘法口诀。

(开火车对口令)

2.导入新课:今日我们来学习2、3的乘法口诀。(板书:2、3的乘法口诀)

3.谁能依据我们玩的“借手”的嬉戏,自创一个嬉戏,把2的乘法口诀编出来?

1.依据依次分别对5的乘法口诀。

2.学生读课题,弄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学生以组为单位,尝试自编嬉戏,试编2的乘法口诀。

预设:

(1)我有2只灵活的手。

(2)一人有2只光明的眼,2人有4只光明的眼……

1.

把口诀填完整。

二五(一十)

(四)五二十

(三)五十五五五(二十五)

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二四(得八)

二三(得六)一五(得五)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3分钟)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老师引导学生视察情境图,提问:一副球拍有几个?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3)编制2的乘法口诀。

师:1个2等于2,我们可以编制出哪句口诀呢?(板书:一二得二)

(4)引导学生视察课件并提问:两副球拍一共有几个呢?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编制出一句口诀吗?

2.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视察并思索。每组有几个气球?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出一句什么样的口诀?

(2)运用上面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编制二三、三三的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记忆3的乘法口诀。

1.(1)依据老师的提问,视察情境图,体会问题的含义。

(2)相互沟通题意,列出乘法算式,并说明列式理由。

预设:2×1=2或1×2=2。

(3)依据乘法算式,试着编制口诀。

预设:一二得二。

(4)依据老师的提问思索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试着编制出乘法口诀。

预设:

生1:列式为2×2=4。

生2:口诀为二二得四。

2.(1)视察并思索,列出算式,试着列出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

算式:1×3=3或3×1=3

口诀:一三得三。

2.计算并写出口诀。

2×3=6

口诀:二三得六

2×2=4

口诀:二二得四

3×3=9

口诀:三三得九

2×1=2

口诀:一二得二

3×1=3

口诀:一三得三

(2)依据以上归纳口诀的方法,自主归纳出: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3)朗诵3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8分钟)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3.老师让学生拿出答题卡,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做。

1.(1)第1题,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

(2)第2题应提示学生仔细看图、写出算式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2.学生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沟通、点名汇报、集体订正。

3.填一填。(学生先独立做,再集体展示,订正)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长。(4分钟)

1.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足吗?你又收获了什么?

2.把你记住的口诀说给家长听听。

1.自评、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互背口诀。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自主发展、自由发散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觉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2、3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跨度较大,在学生操作基础上,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索、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觉、探究、体验,不仅有助于口诀的理解,也培育了学生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实力。

老师点评和总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