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第4课时乘加乘减教案苏教版.docx
Page1
第4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例7,“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驾驭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下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详细的意义及运算依次,并能按依次正确运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详细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驾驭计算方法。
难点:驾驭运算依次,并能按正确的运算依次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算式,用口诀,说得数。(老师出示乘法算式卡片,学生运用口诀说出得数)
2×12×21×23×32×44×14×21×4
3×23×13×44×31×11×34×42×3
2.看口诀说两道乘法算式。
老师随机抽1~4的乘法口诀卡片,学生说出两道相关的乘法算式。
3.思索、口答。
4个3是多少?2个2是多少?2乘3等于几?
一个乘数是3,另一个乘数是1,积是多少?
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出示:例题图的前半部分。(三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
学生视察。你视察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条金鱼?
要求“一共有几条金鱼”,怎样列算式?
加法:4+4+4=12
乘法:4×3=12或3×4=12
出示:第四个鱼缸(里面有1条金鱼)。
提问:4个鱼缸里一共有几条金鱼?怎样计算?如何列式呢?
学生先独立思索,有困难可相互探讨、沟通。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常见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每个鱼缸的金鱼条数加起来。
4+4+4+1=13
其次种方法:先算出前3个鱼缸里有多少条,再加上第四个鱼缸里的1条。
3×4+1=13
第三种方法:假设4个鱼缸里都是4条,然后再减去3条。
4×4-3=13
三、结合实际
提问:算式“4+4+4+1=13”,“4×3+1=13”,“4×4-3=13”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数相同;计算的方法不同,运算符号不完全相同)
有两种运算符号的要分两步计算,回想一下,求“一共有几条金鱼”,我们刚才是怎样算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详细情境说出运算依次。
老师一边总结一边整理板书:
3×4+1=134×4-3=13
1216
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四、巩固训练
1.指出算式的运算依次,再计算。
4×3-22×3-41×3+24×4-8
指名回答,然后进一步分析。
做两步计算的题应留意什么?(先算乘法得到积,再用得到的积加或者减第三个数)
习惯方法:通常在第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下面写上得数;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接着其次步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先确定运算依次,再计算,并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第1、3、4题。
先让学生独立读懂图示的意思,再根据提示完成填空,并进行沟通,沟通时,引导学生把3题的两个小题进行对比,进一步更好的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意义。
第4题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
4.拓展练习。
3+3+3+3-2你还能用什么算式来计算呢?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呢?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4+1=134×4-3=13
【教学反思】
今日的教学内容是乘加、乘减,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供应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的机会,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获得学问的实力,让学生在同桌、小组合作探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