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苏教版).docx
第3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说课稿-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3单元《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说课稿-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苏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表内乘法(一)》乘加、乘减
2.教学年级和班级:小学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符号表示运算,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进行乘加、乘减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乘加、乘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①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特别是当乘数和加数或减数都是两位数时的计算策略。
②将乘加、乘减与已有的加法、减法知识相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乘法概念体系。
③在复杂问题中,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运算顺序,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④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能够调整策略、坚持不懈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原理。
2.运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互相解答问题,共同克服难点。
3.设计“乘法接力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乘法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乘法口诀和实际应用场景,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5.结合课本中的练习题,设计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乘加和乘减。”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展示例题:“5×3+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式子中包含了哪些运算?”
2.学生回答:“乘法和加法。”
3.老师讲解乘加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老师展示例题:“5×3-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式子中包含了哪些运算?”
5.学生回答:“乘法和减法。”
6.老师讲解乘减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练习巩固
1.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2+3
-6×5-4
-3×7+1
-8×4-2
2.学生完成后,老师逐一检查答案,纠正错误,强调运算顺序。
四、探究活动
1.老师提出问题:“乘加和乘减有什么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总结:
-乘加和乘减都是基于乘法运算的扩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乘加和乘减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五、实际应用
1.老师出示实际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每给小红一个苹果,就剩下3个。请问小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2.学生独立解答,老师讲解解题思路:“这是一个乘加问题,我们可以用5×3+3来计算。”
3.学生再次尝试解答,老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六、总结提升
1.老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学生回答:“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老师总结:“乘加和乘减是表内乘法的扩展,掌握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实际问题。”
七、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6×4+2
-9×5-3
-7×6+1
-8×4-2
2.老师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和计算准确性。
八、课堂小结
1.老师提问:“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难点?”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是难点,需要多加练习。”
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努力,相信大家都能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计算方法。”
九、课后反思
1.老师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一)中的乘加、乘减运算规则,理解并运用乘法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乘加、乘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