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docx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2.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3.运用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拓展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使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过渡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数学运算能力,通过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的内在逻辑,并能运用该法则解决相关问题;3.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4.数学思维,激发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科学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对于乘法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他们也对数学运算的基本步骤和规则有了基础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重要基础。
2.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部分学生对数学运算有较高的兴趣和较强的能力,喜欢挑战性的计算任务;而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具体形象的思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例证来理解抽象概念。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风格上也体现明显,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愿意合作交流。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过程,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在笔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进位混淆、计算顺序混乱等问题;对于一些学习风格偏向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学生,将抽象的乘法规律应用于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潜在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规则,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步骤和原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对不同计算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3.情境教学法: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运算,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乘法运算的步骤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计算方法。
2.教学软件应用:运用数学教学软件,设计互动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乘法运算,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3.实物操作:提供计算工具,如计算器、计数棒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运动会场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运动会上有多少个100米赛跑的选手吗?如果每个赛跑有8个选手,那么一共有多少个选手参加100米赛跑?”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尝试用已知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详细讲解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规则,如乘法分配律、计算步骤等。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题,演示计算过程,强调注意事项,如对齐、进位等。
3.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个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课堂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创新教学:教师设计趣味性的乘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乘法运算,提高学习兴趣。
2.解决问题: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拓展要求(5分钟)
1.核心素养能力拓展:教师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如果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中,有一个乘数是11,另一个乘数是两位数,你能快速计算结果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