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 3 外观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docx
《第三单元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3外观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玩转Scratch——欢欢出行3外观变化》。该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Scratch编程软件中角色的外观变化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Scratch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角色移动功能。本章节将在原有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角色的外观变化,如颜色、大小等,从而丰富学生的编程技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创新思维:通过学习角色的外观变化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Scratch编程软件,掌握角色外观变化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环节,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4.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Scratch编程软件中角色的外观变化功能,如颜色、大小等。
2.学会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进行角色外观变化的实际操作。
难点:
1.理解并掌握角色外观变化功能的编程逻辑。
2.创新设计角色的外观变化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决办法:
1.针对重点内容,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实践操作,强化记忆和理解。
2.对于难点内容,教师可以提供简单的编程模板,引导学生逐步添加和修改代码,突破编程逻辑的难点。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设计出独特的角色外观变化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角色外观变化的功能及应用。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设计并实现角色的外观变化,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Scratch编程软件,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角色外观变化的实例,清晰展示操作步骤。
2.教学软件:运用Scratch编程软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色外观变化案例,丰富学生的创作思路。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Scratch动画,引导学生观察角色在动画中的外观变化。
问题提出:教师提问:“你们注意到角色在动画中的外观有怎样的变化吗?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新课(10分钟)
教师讲解:介绍Scratch编程软件中角色外观变化的功能及应用,讲解颜色、大小等变化的实现方法。
学生跟随: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同步操作Scratch编程软件,尝试实现角色外观变化。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角色外观变化实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2:学生分组合作,创新设计一个角色的外观变化效果,并进行展示。
讨论交流: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解答疑问,共同巩固知识。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提出几个关键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核心素养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角色外观变化应用于实际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独立完成一个角色外观变化的实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授新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和课堂提问环节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后通过总结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进行角色的外观变化,包括改变颜色、大小等属性。他们还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些变化来创作有趣的动画。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掌握了角色外观变化的设计流程。他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实施编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编程的乐趣,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他们通过合作和分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