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谨严(jǐnyán)颠簸(diānbǒ)剔除(tīchú)
B.倾轧(qīngyà)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横亘(hénggèn)
C.悲切(bēiqiē)颠沛(diānpèi)振聋发聩(zhènlóngfākuì)
D.沮丧(jǔsàng)憎恨(zēnghèn)奋发(fènfā)
答案:B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缭乱面面相觑面黄肌瘦
B.振振有词前仆后继水乳交融
C.阴差阳错哗众取宠前仰后合
D.草草了事颠倒是
-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速度在两极点最快
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
C.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最快
D.地球公转速度在远日点最快
答案:B
2.读下面经纬度分布图,若此图中心点为120°E、30°N,则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A.120°E、30°N
B.120°E、35°N
C.115°E、30°N
D.115°E、25°N
答案:C
3.下列关于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B.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地中海气候夏季
-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五校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商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以下哪项制度()
A.分封制
B.世官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A
2.以下哪个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以上都是
答案:D
3.以下哪个古代名著名称为《资治通鉴》()
A.司马迁的《史记》
B.班固的《汉书》
C.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D.刘知几的《史通》
答案:C
4.以下哪个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A.商鞅变法
B.秦统一六国
C.汉朝建立
D.唐朝建立
答案:A
5
-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负极正极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εΘ=E+Θ-E-Θ∵E-Θ=EΘ(H+/H2)=0.000V∴εΘ=E+Θ-E-Θ=EΘ(Cu2+/Cu)-EΘ(H+/H2)=0.337(V)EΘ(Cu2+/Cu)=0.337V标准铜电极的电极电势测定标准铜电极标准氢电极电动势可以由数字电压表或电位差计来测定实验测得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εΘ=0.337V电池反响:Cu2++H2?Cu+2H+使用标准电极电势的说明:〔3〕标准电极电势表及应用①为便于比较和统一,电极反响常写成:氧化型+ne?复原型,如电极反响:MnO4-+8H++5e?Mn2++4H2O,MnO4-为氧化态,MnO4-+8H+为氧化型,即氧化型包括
-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doc
(完整word版)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完整word版)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完整word版)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单选择题
1、不属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是
A、铬酸钾法 B、高锰酸钾法 C、碘量法
D、亚硝酸钠法 E、重铬酸钾法
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依据是
A、滴定方式不同 B、配制滴定液所用氧化剂不同
C、指示剂的选择不同 D、滴定对象不同
-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ppt
第8章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8.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一类是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之间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配位反应。;8.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确定氧化数的规则;(4)卤化物中卤素原子的氧化数为-1;;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8.1.2氧化还原反应;Cu2++ZnZn2++Cu;?氧化数的变化发生在同一物质的同一元素之间的反应,如:;8.1.3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配平原则:;氧化反应:Fe2+Fe3+
还原反应:Cr2O72-+14H+2Cr3++7H2O;4.用电子(e-)配平半反应的电荷数;例: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例:用离子电子法
-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pptx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目录;添加章节标题;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数和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剂的选择与制备;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滴定误差与准确度;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氧化还原滴定的实验技术;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要点与技巧;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实例;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在农业分析中的应用实例;氧化还原滴定的未来发展;新型滴定剂的开发与应用;滴定技术的改进与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7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3讲防灾减灾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考点1防灾减灾课件.pptx
;第三讲防灾减灾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析课标·定目标;课程标准;考点一防灾减灾;研清教材·固基础;1.防灾减灾手段
(1)灾害监测
我国建成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文站、地震台、____________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2)灾害防御
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______、堤坝、_________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____________,开展减灾______。
;
(3)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
-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ppt
3.鲁尔区的新发展(d+选考) (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度______,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2)引进和发展_________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_______。 (3)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减少 新兴工业 多元化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经济衰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20世纪80
-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第二讲 认识地区——欧洲西部(必考+选考).ppt
3.鲁尔区的新发展(d+选考) (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度______,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2)引进和发展_________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_______。 (3)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减少 新兴工业 多元化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经济衰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20世纪80
-
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pptx
第二讲 认识地区—— 欧洲西部(必考+选考
认识地区
①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
特点
②欧洲西部地形 、气候
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
③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
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 展
1.通过欧洲西部自然
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明确世界不同区域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的相互作用
2.总结能源和矿产资
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 发展的措施
分析区
域自然 环境与 人类活 动的相 互关系
b
c
d
考试内容
学考点睛
考 试 标 准
考核要求
加试
必考
考点一 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必考+选考)
[知识梳理]
1.地理位置(b)
(1)纬度位置: 欧洲的西半部
-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第二讲 人口迁移(必考+选考).ppt
[题组训练] 1.(2015·浙江省7月学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经济 C.社会文化 D.自然生态环境 解析 经济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B (2016·浙江省选考模拟卷)2016年春节过后,江浙沪地区的不少外来务工者返回城市时间晚、返回人数少。据统计,上海市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是2000年后的首次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据此完成2~3题。 2.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多陪伴父母、且留恋故土 B.就业机会比以前减少 C.购买返程火车票更难 D.城市环
-
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ppt
3.鲁尔区的新发展(d+选考) (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度______,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2)引进和发展_________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_______。 (3)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减少 新兴工业 多元化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经济衰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20世纪80
-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程:.ppt
3.鲁尔区的新发展(d+选考) (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使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大幅度______,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2)引进和发展_________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_______。 (3)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 (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减少 新兴工业 多元化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
-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ppt
-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2培训资料.ppt
解析 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信息,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对比自然增长图柱可知,90年代自然增长率略大于80年代,C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取决于国际净迁移和国内净迁移,80年代二者之和大于1%,90年代约为0,可见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国内人口以迁出为主,且90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形成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A选项正确。 答
-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第4章.ppt
解析 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1.B 2.C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4.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2-第4章-.ppt
第一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必考);考
试
标
准;[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b)
(1)概念:是指由于_________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成因
①人类对环境_________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②工农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超过环境的_____能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③全球______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_____的需求与日俱增。;2.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a);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
1
-
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ppt
[题组训练] 1.(2015·浙江省7月学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经济 C.社会文化 D.自然生态环境 解析 经济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B (2016·浙江省选考模拟卷)2016年春节过后,江浙沪地区的不少外来务工者返回城市时间晚、返回人数少。据统计,上海市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是2000年后的首次外来常住人口负增长。据此完成2~3题。 2.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多陪伴父母、且留恋故土 B.就业机会比以前减少 C.购买返程火车票更难 D.城市环
-
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pptx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
关系的主要途径(必考)
第二讲
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内涵的三个方面:
核心思想 、 目标和基
本观念 , 了解三者之 间的关系
2.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
四个主要途径
3.分析两种经济发展模
式特征的不同
4. 了解自然资源利用中
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
解决措施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转变发展模式
①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②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5.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考 试 标 准
考试内容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