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植物》教案-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docx
《常见的植物》教案-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对一些常见植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在路边、公园、家里都见过各种各样的植物,但这种认识往往是零散的、表面的,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他们对植物的兴趣主要停留在植物的外观上,如花朵的颜色、叶子的形状等,对于植物的结构、种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深层次知识了解较少。不过,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逐步培养他们对植物科学的深入探究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识别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描述它们的显著特征,知道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等结构,理解这些结构对于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植物的种类繁多,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如根据植物茎的质地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根据植物是否开花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等,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的基本特点。
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同时植物也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常见植物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例如,在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时,能够发现叶子在形状、大小、颜色、边缘等方面的差异,并能根据这些差异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色?”“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是刺状的?”等,并尝试通过思考、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推理能力。
鼓励学生在探究植物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如想象如果植物没有根会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简单的观察计划,对校园或周边环境中的植物进行有目的、有顺序的观察,并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例如,制作植物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的名称、观察时间、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信息。
开展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通过设置对照组,观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植物观察、分类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能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
4.态度责任
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植物、研究植物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通过了解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如提供食物、氧气,美化环境等,增强学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珍惜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时,能够认真分析原因,重新进行探究,而不是随意篡改数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
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常见植物进行分类,掌握常见的植物分类方法,如根据茎的特点分类、根据是否开花分类等。
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尤其是一些相似植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理解植物分类的依据,能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植物进行正确分类,避免分类错误,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深入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以及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大家仔细看看,图片里都有什么呀?(依次展示教材中柳树、向日葵、仙人掌、荷花等植物的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观察图片,纷纷举手回答,说出图片中的植物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色彩鲜艳、学生较为熟悉的常见植物图片,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同时也了解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已有认知水平。
2.认识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师活动:大家都认识这些植物,那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看看柳树。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X]页,观察柳树的图片和文字描述。柳树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枝条呢?叶子又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教材,然后回答,有的学生说柳树树干比较粗壮,枝条细长下垂,叶子细细长长的,像眉毛。
教师活动:非常棒!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向日葵又有什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