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太阳识方向》教案-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docx
《看太阳识方向》教案-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教材特点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秉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却未深入探究的“看太阳识方向”现象为教学载体,创设丰富且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合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能力。强调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科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理解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与方向的对应关系,知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中午太阳大致在南方(北半球),形成利用太阳确定方向的科学认知。
认识到利用太阳识别方向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方法,体会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建立“自然现象可作为生活工具”的科学观念。
了解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太阳位置与方向判断存在差异,明白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形成全面、动态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发现问题能力,能够捕捉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在探究太阳位置与方向关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如根据太阳不同时刻的位置归纳出方向判断方法。
鼓励学生对特殊天气或特殊地理位置下利用太阳识别方向的问题进行合理推测和假设,并尝试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他人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探究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太阳位置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观察太阳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如指南针辅助验证)进行方向判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共同完成观察计划制定、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讨论与总结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将“看太阳识方向”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校园中辨别方向、在户外活动时确定方位等,解决生活中与方向判断相关的简单问题,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利用太阳识别方向这一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现象、热爱科学的积极态度,形成持续的科学探究热情。
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太阳位置和方向判断结果,尊重科学事实,不随意编造和篡改数据。
引导学生认识到掌握方向判断方法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科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太阳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位置变化规律,以及与方向的对应关系,即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傍晚太阳落下的方向是西方,中午太阳所在方向大致为南方(北半球)。
学会运用太阳位置判断方向的具体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应用,如在校园内根据太阳位置辨别教室、操场等设施的方位。
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在不同季节和特殊天气条件下,太阳位置变化的特点以及对方向判断的影响,如冬季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位置与夏季有所不同,阴天时如何利用太阳的间接线索判断方向,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灵活运用太阳位置判断方向的能力,能够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如建筑物遮挡、地形限制等),准确确定方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和应变能力。
让学生从对太阳位置和方向的观察中,归纳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并能将其迁移应用到不同场景中,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播放动画故事:小熊在森林里玩耍,不小心迷路了,周围的树木看起来都一样,它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才能回家,急得大哭起来。这时,小鸟飞过来对它说:“别着急,我们可以看看太阳,它能帮我们找到方向。”)大家想一想,太阳真的能帮助小熊找到回家的方向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太阳识方向》。(板书课题:看太阳识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们认真观看动画故事,被有趣的情节吸引,听到问题后,纷纷开始思考,部分学生小声讨论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故事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积极的氛围。
知识讲解,初步认识
1.太阳与方向的基本关系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