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x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教学设计沪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化学的奇妙世界,探索“空气”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将一起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空气的组成,还要学会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感受化学的魅力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2.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空气的组成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空气的组成:理解并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和体积分数。
2.空气的重要性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1.空气成分的微观解释:如何将宏观的空气组成与微观的分子结构联系起来。
2.空气污染及防治: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图表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空气的组成。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成分的微观结构。
3.组织讨论,让学生探讨空气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结合实物和图片,系统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2.实验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氧气的助燃性和氮气的惰性,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空气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空气的微观结构和生活应用。
2.实验器材:准备氧气、氮气等实验用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验体验。
3.网络资源:引入相关视频、文章等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展示蓝天白云下的城市、田野和森林等自然景观。
2.学生观察图片,分享自己对这些景观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观背后离不开什么?
4.学生回答:离不开空气。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
1.空气的组成
(1)教师展示空气的组成示意图,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3)教师提问:为什么空气中氧气的比例最高?
(4)学生讨论并回答:氧气是人体呼吸所需,也是燃烧的必需品。
2.空气的性质
(1)教师讲解氧气的助燃性、氮气的惰性等性质。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一个气体是否为氧气?
(4)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判断气体成分。
3.空气污染与防治
(1)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2)学生讨论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教师讲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如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4)学生思考如何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三)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空气组成的填空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提问:如果你遇到空气污染的情况,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性质。
2.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为保护空气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六)课后反思
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学习经验。
知识点梳理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二氧化碳约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0.03%。
二、空气的性质
1.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化性、生理作用。
2.氮气的性质:惰性、不支持燃烧、不与大多数物质反应。
3.稀有气体的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反应。
4.二氧化碳的性质:温室气体,参与光合作用,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5.空气的其他性质:干燥、湿润、温度、压力等。
三、空气的用途
1.氧气:呼吸、燃烧、焊接、医疗等。
2.氮气:保护气体、冷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