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实录 (新版)沪教版.docx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实录(新版)沪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教学年级和班级: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九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14:00-15:00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意识。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际现象,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初步学习了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他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普遍持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实验课。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来探索科学问题。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偏好通过实验直观感受化学反应,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通过数学计算和理论分析来理解化学原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变化的直观认识不足、难以将抽象的化学方程式与实际现象相结合、对复杂化学反应的质量计算感到困惑等。此外,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精确称量物质的质量、控制实验变量等方面的挑战。教师需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秤、试管、烧杯、滴管、量筒、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等实验器材。
-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信息化资源:化学反应质量关系相关的教学视频、互动式在线实验模拟软件。
-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大家还记得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吗?
2.学生回答: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3.老师总结: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二、新课讲解
1.老师展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和锌粒,观察反应现象。
2.学生观察:锌粒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3.老师提问:同学们,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4.学生回答:这个实验说明锌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氢气和氯化锌。
5.老师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即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6.老师讲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例如,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7.老师提问:同学们,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8.学生回答: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9.老师讲解: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使用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10.老师展示计算示例:计算锌与盐酸反应时,锌的质量为5克,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11.学生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克,则有:
65g锌+73g盐酸=136g氯化锌+2g氢气
5g锌+73g盐酸=136g氯化锌+xg氢气
解得:x=0.2g
12.老师总结:通过计算,我们得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克。
三、课堂练习
1.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下列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
a.2H2+O2=2H2O
b.C+O2=CO2
c.Fe+H2SO4=FeSO4+H2↑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答案,老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老师强调: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请同学们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六、课堂反思
1.老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