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桂花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
3桂花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桂花雨》选自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本课是一篇描写家乡桂花雨的散文,通过描写桂花雨的景象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升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会从散文中品味语言之美。
3.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乡土情怀和文化自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散文。他们对于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并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家乡和自然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阅读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强,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但写作能力可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擅长通过文字和想象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散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时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在把握作者情感变化和描写手法上。此外,学生在写作时可能难以将观察到的景象和感受转化为生动的文字。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个人情感融入写作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桂花雨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回忆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3.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以“家乡的雨”为题,模仿课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4.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不同情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桂花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桂花的特点和桂花雨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桂花和家乡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基本内容。
2.老师提问:课文描写了桂花雨的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桂花雨的句子,分析其表现手法。
a.“满树桂花都落了下来,像雨一样。”
b.“桂花雨洒满了整个小院,香气扑鼻。”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老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究课文主旨
1.老师提问: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学生讨论,老师点评并总结:作者通过描写家乡的桂花雨,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写作指导
1.老师出示写作要求:“以‘家乡的雨’为题,写一篇描写家乡雨景的作文。”
2.学生讨论写作思路,老师点评并总结:
a.选择自己熟悉的家乡雨景。
b.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c.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六、课堂实践
1.学生根据写作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2.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2.老师点评,总结写作亮点和不足。
八、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九、布置作业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乡的雨景,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诗歌欣赏:介绍与桂花相关的古典诗词,如唐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让学生感受古人对桂花美景的赞美。
-地方文化研究:介绍桂花在各地文化中的地位,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与桂花的结合,以及桂花在节日中的传统习俗。
-桂花品种介绍:介绍中国常见的桂花品种,如丹桂、金桂、银桂等,以及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桂花诗词创作:搜集一些描写桂花的现代诗词,让学生了解现代人对桂花的情感表达。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与桂花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在真实的桂花树下感受桂花雨的景象,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日记。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以桂花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锻炼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家乡文化探究: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桂花文化,了解当地的桂花传统和习俗,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与桂花相关的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科普讲座:邀请植物学家或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桂花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内涵。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