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2_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无源网络 的微分方程为: 对方程两端进行Laplace变换 [例7] 若在无源网络 中,已知 , , ,且电容的初始电压 , 初始电流 ,电源电压 。求 电路突然接通电源时电容电压 的变化规律 将已知数据代入Laplace变换式中,整理后 当电源突然接通时,输入电压 可视为阶跃函 数,即 ;拉氏变换为 对输出的拉氏变换式进行拉氏反变换: 由上式可以看出,输出 中的前两项是由输入电压 产生的,与初始条件无关,称为零初始条件响应;后一 项是由初始条件产生的输出分量,与输入电压无关,称 为零输入响应。 它们统称为无源网络的单位阶跃响应。 若输入电压是单位脉冲量 ,则无源网络输出称为 单位脉冲相应,即: 数学中,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由特解和齐次微分方程的通 解组成。通解由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所决定,它代表自由 运动。 如果 阶微分方程的特征根为 ,且无 重根,则把函数 称为该微分方程所描述 运动的模态,也叫振型。每一种模态代表一种类型的运 动形态。 四 运动的模态 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则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如下所示: 式中系数为由初始条件决定的常数。 如果特征根中有多重根 ,则模态会具有形如 的函数; 如果特征根中有共轭复根 ,则其共轭复模态 与 可写成实数模态 与 。 若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非线性(微分)方程,则相应 的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这种系统不能用线性叠加原理。 在经典控制领域对非线性环节的处理能力是很小的。但 在工程应用中,除了含有强非线性环节或系统参数随时 间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近似线性化方法。 大多数物理系统在参数的某些范围内呈现出线性性,当参数范围不加限制时,所有的物理系统都是非线性系统。 五、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对于非线性方程,可在工作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取 前面的线性项,可以得到等效的线性环节。这种线性化 方法称为切线法或小偏差法,适用于具有连续变化的非 线性特性。 设连续变化非线性函数为: 如图所示,取某平衡状态 为 工作点,对应有 当 时,有 。 设函数 在点 连续可微,则 将它在该点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为: 若 很小,则 , 即 显然,上式是线性方程,是非线性方程的线性表示。为了保证近似的精度,只能在工作点附近展开。 对于具有两个自变量的非线性方程,也可以在静态工作 点附近展开。 在线性化时应注意的几点: 1 上述非线性环节不是指典型的非线性特性(如间隙、 库仑干摩擦、饱和特性等),它应当是可以用泰勒级 数展开的 2 实际的工作情况在工作点附近,变量的变化必须是小 范围的。其近似程度与工作点附近的非线性情况及变 量变化范围有关 * * * * 数学模型的种类: 时域: 微分方程(differential equation) 差分方程(difference equation) 状态方程(state equation) 复数域: 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 结构图(block diagram) 频域: 频率特性(frequency transfer function) 实际使用时常用图形表示:BODE图 Naquist图,幅相图 运动方程式 一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二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主要内容 三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章要求 1 学会列写常见元件(电路、电机、机械等) 的数学模型; 2 学会列写一般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 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 4 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简化,并 会求取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传递函数; *5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并会用Mason公式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 达式或数学几何图形。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抽象。 要掌握和控制系统,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