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1.doc

发布:2025-04-06约6.62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6-

第一节水循环

一、“水的行星”

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2.水圈

3.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但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利用。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更。

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

3.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B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陆地内循环

A

①蒸发、⑦植物蒸腾、③降水

海上内循环

C

①蒸发、③降水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联系四大圈层:

(1)使水体不断运动、转化、更新。

(2)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影响气候变更:

(1)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2)影响天气过程,乃至气候特征。

(3)引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难。

3.塑造地表形态:

(1)陆地径流向海洋输送物质。

(2)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积累。

四、洪涝灾难防治

1.洪涝灾难的种类:

(1)洪水灾难:由于暴雨或冰雪溶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缘由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自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难。

(2)雨涝灾难: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凹地区积水、沉没的现象。

2.防治:

有效防卫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并预报。

(1)工程措施

(2)非工程措施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上的水呈固、液、气三种形态。 (√)

2.地球上海洋水储量最多。 (√)

3.大气中的水主要是水汽。 (√)

4.冰川都分布在南北两极,无法利用。 (×)

2024年2月中国企业和俄罗斯边疆政府进行了谈判,欲投资超过40亿人民币,在贝加尔湖畔边建厂取水,并将这些水通过液货船运输回中国销售。那中国人喝水为什么要从贝加尔湖引进呢?

提示:水质好。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类最简单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2.在外流区不存在陆地内循环。 (×)

3.海陆间循环又被称为大循环。 (√)

4.参加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 (×)

(1)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为海陆间循环环节。

(2)图中③⑤为陆地内循环环节。

(3)图中①⑥为海上内循环环节。

2024年6月我国江西、福建发生洪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此次洪水灾难的主要缘由是什么?低凹地区防洪的非工程措施有哪些?

提示:暴雨天气。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河道弯曲、堵塞也会增加洪灾频率。 (√)

2.修建滞洪区、蓄洪区属于非工程措施。 (×)

3.遇到洪水要擅长主动自救。 (√)

4.被洪水围困时要马上游泳逃命。 (×)

实力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及环节:

类型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发生

领域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洋上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

循环

过程

特点

或作用

参加水量较大,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加水量最大,约占90%左右

参加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

2.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加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加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加水量最少。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水库:变更地表径流的季节安排,削减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变更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爱护湿地: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削减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削减蒸腾,空气中水汽削减,使降水量削减;降雨时,下渗削减,地表径流汇聚加快,易发生洪涝灾难

围湖造田:削减湖泊自然蓄水量,减弱其防洪抗旱实力,减弱湖泊水体对四周地区气候的调整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削减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削减,易造成城市内涝

4.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足够的水汽;水汽遇冷凝聚;凝聚核。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确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削减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