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26.卖木雕的少年 课后作业(B组-提升篇)人教新课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挑中象墩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1.“我”挑中了一件怎样的木雕?用“ ”画出来。 2.填上合适的词。 ( )的象墩 ( )的象墩 ( )的象墩 3.选文中“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坐凳的特点。 构思新奇 精美 有趣 构思新奇 二、留下遗憾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神态)。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细 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用“\”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文,“我”为何不买下象墩?( ) A.行李超重了 B.象墩做工不精致 \ A \ 3.少年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表现出遗憾的神情时,少年当时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看得出来,这个中国人很喜欢象墩,我得想办法找一个小一点的象墩,让她带回家。 中国人不能买下象墩 不能把象墩带回国 三、送小象墩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1.“啊!”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我”激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少年。 细心、善良 惊喜、激动 少年送来了一个只有拳头大小、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四、“我们是朋友”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 我感动极了 连声说 我们是朋友 1.补充资料: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无私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少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2.给第二段话加上标点。 3.文中两句“我们是朋友”意思相同吗?( ) A.不同。第一个表达了“我”对少年的话的肯定,第二个表达了“我”对非洲人民的喜爱。 B.相同。表达了“我”对少年的感激之情。 A 一、主题积累 填一填描写工艺品的成语。 ( )雕细刻 巧( )天工 玲珑剔( ) 雅俗共( ) ( )世之作 举世无( ) 精美绝( ) 别具一( ) 格 精 夺 透 赏 传 双 伦 二、延伸阅读 亚斯明卡 我到欧洲参加诗歌节时,出席了各国诗人举行的一次郊游活动。 活动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走到我面前。她模样清秀,长着一头亚麻色的头发,鼻子高高的,有点翘,很可爱。 “你叫什么名字?”我弯下腰问她。“亚斯明卡。”她回答,清晰的字音从一张鲜红的小嘴里送出来。“亚斯明卡”在塞尔维亚语里是茉莉花的意思。 “茉莉花?好一个漂亮的名字。你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 “中国,北京。”她回答。 “你怎么知道我是中国人呢?”我好奇地问。 “长城——长城!”她指着我胸前别着的一枚纪念章说。原来她早就认识中国的标记了,我很感动,立即把“长城”摘下来别在她的衣服上,她欢喜地吻了一下它。 我们交谈起来。她一点儿也不认生,像成年人一样大大方方、对答如流。于是我知道了她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妈妈是该国作家协会的行政秘书。她是在暑假里跟着妈妈一起来参加诗歌节的。 诗歌节的日程很紧张,就要乘飞机回国了。当我匆匆赶回下榻的旅馆时,迎面扑过来一个孩子,一下抱住了我的脖子。 “亚斯明卡!”我惊喜地叫道,“你怎么来了?” 她摇摇头,不说话,把一个小纸包轻轻塞到我的手里。 她妈妈走过来,说:“这是孩子准备的一点儿礼物,送给你带回中国去。” 我抱住了亚斯明卡,亲吻着她的小脸蛋。“谢谢。”我说。 “我将来长大了要去中国,写中国的诗。” 1.小女孩的名字叫____________,在塞尔维亚语中是__________的意思。 2.用“ ”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 3.文中画横线的“长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女孩的美好愿望是( ) A.有一枚长城纪念章。 B.长大后去中国,写中国的诗。 茉莉花 一枚纪念章 亚斯明卡 B 三、百字练笔 自由写一段对话,注意提示语的位置。 示例:我看着丰盛的晚餐,好奇地问:“妈妈,今天有什么喜事吗?” 妈妈笑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