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湘教版必修2.doc
PAGE
4-
课题
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他们各自由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
通过分析读图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相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看法
价值观
培育辩证思索问题的实力,学会处理困难社会问题的方法。
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策的相识。
教学重点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文资料展示
课时总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要有设计意图和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播放图片“楼兰古国遗址图”。
【提问】楼兰古国消逝的缘由?
学生探讨,回答,略。(引出人口容量概念)
师: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依照目前的情形发展,世界人口到2046年,会突破100亿。人类是地球孕育的,而地球又是人类目前生活的唯一家园,地球上的空间是有限的,各种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给有限的人口。
【转折】地球原委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非常重要。
师: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的,特定环境以其空间和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自然也就有肯定的限度,即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环境承载力:指自然环境中某一种资源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其衡量指标是人口数量。如图所示,在中国能源可供18亿人,就是说能源的环境承载力是18亿人。
【练习】1.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探讨】让学生找出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说出二者的联系和区分,老师归纳。
【讲解】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指环境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环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过渡】我们在学习第一节时就知道世界上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这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呢?(摒除诞生率高的缘由)
学生探讨,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总结】资源,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的程度,消费水平。其中,资源,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的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
【过渡】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关系是:环境承载力多用于探讨一种资源与供给人口的关系。在实际中,为了简便,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假如把环境人口容量看成是一个木桶,那么某种资源的承载力就是一块木板。”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
【练习】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取决于哪种自然资源?
2、一个地区或国家自然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会不会相同?同一地区或国家不同时期的人口容量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学生探讨回答略
师:人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认知水平的状况下,对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相识是不同的,因此存在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
【转折】社会是发展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消耗的物质也越来越多,那么可不行以把我们子孙后代的物质资源也消耗掉呢?
学生回答,略。(引出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根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相宜(最佳)的人口数量)
师: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对比区分,需理解这两方面。
环境人口容量
是地球的最大承载量,是个极限值,随影响因素改变而改变
人口合理容量
是地球的最相宜承受量,是个相对值,随影响因素改变而改变
小结:环境人口容量>当前人口>人口合理容量
练习: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肯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学问回答2~3题
2.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给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aB.bC.cD.d
3.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Z>Y>XB.X>Y>ZC.Y>Z>XD.Z>X>Y
【转承】了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