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3节人口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PAGE
PAGE12
第三节人口容量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结合实例,比较并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综合思维)
2.通过估算人口最高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观。(人地协调观)
3.运用资料,分析不同区域人口最高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区域认知)
1.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哪些?
2.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什么确定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更与哪些因素有关?
3.资源环境是怎样限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4.什么是人口容量?
5.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世界人口不断增长。
(1)工业革命起先之前: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2)工业革命后:人口快速增长。
(3)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化、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的确定因素:诞生率和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更,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图表点拨]教材第18页图1-12,该图展示出:(1)世界人口指数呈增长形势。这种增长起先时数量比较小,到确定程度会急剧膨胀。(2)世界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农业革命(种植业起先)和工业革命是两个重要节点,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3)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微思索]自2016年以来,我国人口诞生率有了较大的增长,缘由是什么?
提示:受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影响。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缘由: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2.解决途径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须要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3.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运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峻的环境问题。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表现
缘由
影响
矿产资源枯竭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森林植被破坏
乱砍滥伐
草原退化
过度放牧
土地沙漠化
大面积开垦草原
大气、水环境恶化
工业生产
[微思索]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考虑,人类是否可以无限制地增长?
提示:不行以。因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口规模一旦超出自然资源所能供应的人口数量范围,就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1)概念:在确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2)作用: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依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同等。
(3)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4)作用: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特别提示]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其他影响因素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微思索]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该国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提示:依靠众多的良港,进口资源、能源,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科技。
资源环境的局限性
结合下面的漫画探讨下列问题。
问题1(人地协调观)为什么环境对人口的增长具有限制性?
提示:环境为人类供应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假如过度开发和不合理运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峻的环境问题,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问题2(人地协调观)对人口发展具有明显限制性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提示:对人口发展具有明显限制性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
问题3(人地协调观)人类怎样才能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提示: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的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出来的。具体如下图所示:
2.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利用中的问题
在特定的时期和确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会给环境、资源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自身发展也是有害的。当前,土地、矿产、淡水、森林等重要资源在利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