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PAGE
6-
人口的空间变更
【新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缘由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教学的三维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驾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实力目标: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详细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
情感目标: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相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练习
1.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这会对人口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提示:人口数量的变更/人口密度上的空间变更/对经济的影响。
2.“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揭示出人口的哪些变更?
【教学过程设计】
图片引入:伊拉克斗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
(一)区分概念:
1、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更,如旅游、出差、购物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别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更,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变更。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淌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缘由(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2、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1)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变更居处达到肯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跳转到第(二)部分的世界人口迁移在二战前后的不同变更。
(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跳转到第(三、四)部分的美国的人口迁移和中国的人口迁移。
(二)国际人口迁移
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该图可主要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
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影响的因素,带来的影响。(由学生探讨分析)
归纳:
?
二战前
二战后
迁移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集团性、大批量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工人增多。
迁移缘由
地理大发觉与新航线的开拓;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迁移路途
欧洲-美洲
非洲-美洲(殖民者掠夺)
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
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
外籍工人-西亚
南欧-西欧
影响
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沟通;
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削减,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
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移入国供应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国内人口迁移
1、美国的人口迁移
?????读书上P10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分析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自1850年以来人口迁移的规律、缘由,带来的影响。
时期
迁移的缘由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南北斗争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头到60年头
农业危机、自然灾难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20世纪60年头末到70年头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20世纪70年头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2、中国的人口迁移
?????读书上P11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和P9图“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缘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头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更?20世纪80年头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淌的缘由和影响。
阶段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头中期
20世纪80年头中期以来
特点
人口频繁地迁移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流淌人口大量增加
迁移方向
秦汉起先: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安史之乱”: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靖康之难”:人口接着南迁。
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