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Word版(统编版).docx
17《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Word版(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17《古诗三首》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Word版(统编版)。本章节选自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含三首古诗:《鹿柴》、《江雪》、《春晓》。这三首诗均为唐代诗人所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升语言运用和审美感知素养。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学习诗歌表达方式,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提高文字书写和朗读技巧。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注释和教师的讲解,理解《鹿柴》、《江雪》、《春晓》三首诗的基本意思。
2.体会诗人情感: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和表达中,感受诗人所表达的自然美和情感。
难点:
1.诗歌鉴赏能力: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古诗,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审美特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2.语言运用:学生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尝试用现代汉语复述诗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的画面和情感。
2.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设计朗读和复述环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同时训练语言表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电子白板。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教学平台,提供课文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3.信息化资源:网络诗歌数据库,用于查找诗歌背景资料和扩展阅读。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山水画、季节变化模型)、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时间: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鹿柴》、《江雪》、《春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的是什么季节?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首描写自然景象的唐代古诗,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阅读注释,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讲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让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教师出示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填写缺失的词语。
2.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的意思。
3.教师选取学生复述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强调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用一幅画来表现这三首诗的意境,你会画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用画笔创作出自己心中的诗画。
3.各组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你们有什么收获?
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个别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诗歌背景资料:收集关于《鹿柴》、《江雪》、《春晓》的作者王维的生平简介,以及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
-诗歌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其他著名诗作,如《山居秋暝》、《相思》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王维的诗歌艺术。
-自然景观图片:收集与《鹿柴》、《江雪》、《春晓》中描绘的自然景观相似的图片,如山水画、四季变化图等,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
2.拓展建议:
-诗歌创作体验:鼓励学生尝试模仿《鹿柴》、《江雪》、《春晓》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可以是描绘自然景物,也可以是表达个人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