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加、减法》示范课教案.docx
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10的分与合及点子图正确口算10的加、减法。
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3.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习中感受到乐于助人和懂得谦让的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10的加、减法,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用抽象思维(10的分与合)直接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猜数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玩猜数游戏吧。
出示第1题。
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二、儿歌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
-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ppt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与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长坝乡新化小学张梅
我有24张画片。小亮小红我有6张画片。小亮与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一共
24+6=+()30张小亮和小红一共有30张.先算:4+6=10再算:20+10=30
小亮我有24张画片。我有9张画片小明
24+9=633033先算24+6=30再算30+3=33
24+9=2041333先算4+9=13再算20+13=33
想想做做:1、先圈一圈,再计算。38+2=40先算+=再算+=先算+=再算+=821030104026+7=264303333033
4+8=□34+8=□54+8=□84+8=□124262924+8
4+8
4+8
4
-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ppt
一年级下册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加闯数学城堡啦!数学城堡第一关:
我是口算小能手!5+7=12数学城堡3+7=1030+10=4020+18=3824+3=2724+5=29第二关:
我会探索数学奥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选择其中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24+6=24+6=3024+9=33回忆一下:
我们是如何计算24+6,24+9的?先算个位上几加几,再和前面的几十相加
24+6=3024+9=3324+3=2724+5=29都是24去加,为什么一组得数是二十多,另一组得数是三十多?比较一下
-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ppt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1013151113335645244﹢6=9﹢4=8﹢7=5﹢6=6﹢7=20﹢13=16﹢40=30﹢15=8﹢()=106﹢()=10
我有9张画片。我有24张画片。我有6张画片。小明小亮小红
24+6=2041030
38+2=+=8210+=301040先算再算40308
24+9=2041333
26+7=+=6713+=201333先算再算33206
算一算,比一比4﹢8=34﹢8=54﹢8=1242623546304504
算一算,比一比7﹢3=7﹢43=7﹢83=1050909﹢6=9﹢36=9﹢7672﹢8=47566150802
-
2023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扬州市课件.ppt
智慧城堡
25+30=4+9=20+10=20+13=智慧城堡24+5=
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4 +6 =30
35 + 5 =51 + 9 =6040
38 + 2 = 26 + 7=一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86填一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3= 7+43=7+83=105090蛋糕上的秘密 4+8= 34+8=54+8=124262 7+3= 7+43=7+83=
49+7=5638+9=4712+6=2872+8=704+46=86这封信能送出去吗?801850
四十多五十多这是谁的鱼?46+842+342+958+743+745+ 46+8
-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8人教版.ppt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方便袋:25个7一共捡了多少个方便袋?(2)电池:16个9个一共捡了多少个电池?(3)易拉罐:22个8个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5+7=
16+9=
24+6=3030+3=33
4+9=1320+13=33
我能行1、想一想,算一算。
45+6=
想:先算()加(),
再算()加()。
7+63=74+9=517083
2、7+6=9+5=6+4=
27+6=39+5=6+54=我能行133314441060
26+845+84+369+3673+84045813453配对连线
-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苏教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题目:
8+6=14,4+6=10,25+10=35,80+(3+9)=92,4+9=13,20+14=34,13+20=33,23+(4+6)=33,5+8=13,17+30=47,(7+5)+26=38。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公开课课件.ppt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猜 算 式
个十百20+30=50
个十百40+20=60
个十百3+4=7
个十百2+5=7
大客车中巴车小轿车
大客车中巴车小轿车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三辆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大客车中巴车小轿车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活动要求:1、自选计数器或小棒来拨一拨,摆一摆。2、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别人发言时请认真倾听哦!
大客车中巴车小轿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
4.1.1《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docx
4.1.1《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边》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数学建模、数学运算)
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教学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
第1课时 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docx
第1课时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第一章第一节“认识数字1-10”。本节课将通过实际物品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识别、书写以及数数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所学的数数、识数技能相衔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数字与具体物品的数量对应起来,为后续学习加减法和数的组成打下基础。教材中涉及到数字的识别、书写和数数,以及简单的比较大小等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
-
第1课时 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第1课时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第1课时第几(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为主题,旨在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第几”的概念,培养数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的顺序,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数字的顺序和意义。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的排列。
3.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的概念。
4.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能清晰描述
-
第1课时 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第1课时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第1课时第1节《认识数字1-10》(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数字1-10,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10,并能够运用这些数字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
-
第1课时 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001].docx
第1课时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第1课时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课程内容紧密围绕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感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将发展对数字的直观感知,理解数量关系,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
第1课时 比大小 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docx
第1课时比大小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课时比大小第几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8日10:00-11:00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的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学习习惯正在形成中。在知识方面,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初步建立,能够识别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但对于数字大小的比较和理解“第几”的概念还较为薄弱。在能力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活动来逐步培养。在素质方面,学生的专注力
-
第1课时 比大小 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docx
第1课时比大小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第1课时比大小第1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教授“比大小”的概念。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安排合理,难度适中,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
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观
-
《2.1.2比大小 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2.1.2比大小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2.1.2比大小第几》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比较长短、轻重等概念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大于”、“小于”或“等于”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关系。
②培
-
第1课时 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001].docx
第1课时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第1课时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本节课将围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1课时减法”展开教学。内容包括: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学会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数学核心素养:1.数感:通过操作和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减法的意义,增强数感;2.逻辑推理:通过观察、比较、分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第3课时《第几》.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1第3课时《第几》
一.教材分析
《第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并且能够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这个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数出10以内的数字,但是对于数的顺序和数的规律还不够熟悉。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数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物体的个数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对于数字的抽象概念还不够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利用具体的物
-
第2课时 比大小 第几(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第2课时比大小第几(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比大小”,涉及到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教学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两个单一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等。
2.学习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表示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和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2.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学符号,如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
-
2.1.2 比大小、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docx
2.1.2比大小、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针对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1.2比大小、第几》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知能力和初步的排序意识。通过直观的教具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比较大小、判断第几,为后续学习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比大小、第几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感、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其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