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时 第几(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第3课时第几(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3课时第几(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一年级上册数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1月8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练习题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
-
第2课时 比大小、第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第2课时比大小、第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2课时比大小、第几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册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将依据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互动的方式,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序数“第几”的概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比较方法和序数表达,培养其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通过比较大小和序数的学习
-
1~5的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1~5的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1~5的第几(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序数表达物体或事物排列的先后顺序。通过实例分析和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数与序数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排序等数学概念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感,理解序数的意义,能够用序数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符号意识,通过使用序数词,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符号的抽象意义。
3.增强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为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了基础。但是,圆柱体积的计算相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来说,更加抽象,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说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积》说课稿.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积》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圆柱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能够理解和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圆柱体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较强,通过实例和操作
-
四年级中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PPT.pptx
四年级中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活动背景与目的;;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班级凝聚力。;;活动主题与内容设计;;;;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活动总时长;;活动主持;宣传推广方案制定;;;音乐播放;预算制定及物资筹备工作部署;;;;安全保障措施完善和执行情况回顾;;分享了为确保活动现场秩序井然,所采取的维护措施,如设置警戒线、安排志愿者引导等。;经验教训总结;THANKS四年级中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活动背景与目的;;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班级凝聚力。;;活动主题与内容设计;;;;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活动总时长;;活动主持;宣传推广方案制定;;;音乐播放;预算制定及物资筹备工作部署;
-
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pdf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单元由《梦圆飞天》、《星——地球的“挛生兄弟”》、
《克隆之谜》这儿篇课文和练习2组成。
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的3篇课文为本册的“科技之光”篇。其中的
《梦圆飞天》课文是一则通讯报导。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尽
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
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引导学生解题是感
悟全文的开始。“梦圆飞天”即在飞天上面圆了梦。千百年以来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pdf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看《图画,写一写》
01.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学过的观察方法,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
2.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写清楚。
3.能把图画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放风筝的
过程写清楚,并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02.教学重难点
1、仔细观察画面,清楚有序描写。
2、合理想象,把画面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
()月()日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与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逍遥自由、逍遥自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爱好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
-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欢乐,勾起对往日奇妙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3、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奇妙,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特性化。
教学重难点:
1、能突出童年往事的“趣”。
2、能把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说清楚、具体。
教学准备:
老师: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1、细致预习。
2、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语文下册其次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其次组单元分析
童年,是充溢纯真和情趣的时间,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间。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平稳与恬淡、闲散与满足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 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欢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觉》写童年时好玩的发觉。《儿童诗两首》则写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doc
()月()日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5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与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逍遥自由、逍遥自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爱好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
-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习作》教学设计.doc
前进农场学校(五)年级第(十)册(语文)学科
电子教案(详案)
备课老师:陈玉芬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五年班
课题
语文园地二·习作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类型
习作课
教学
目标
学问与技能: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奇妙,旨在突出“趣”。
教学
重点
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教学
难点
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奇妙,旨在突出“趣”。
教学
策略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故事,激发学生习作热忱,使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写作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教材通过提供一些与家乡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家乡的自然风光,也有家乡的风土人情,还有家乡的历史文化。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写作思路不清晰,写作素材积累不足,写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五单元《习作例文》.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五单元《习作例文》
一.教材分析
《习作例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重要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人物的品质和特点。本篇习作例文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本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模仿和借鉴。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叙事不具体,缺乏细节描写;2.叙事平铺直叙,缺乏波澜;3.人物形象不鲜明,缺乏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具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2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说课稿一、说教材
《习作二》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中的一篇习作教学内容。它包括看图写文和童年趣事,这次习作旨在通过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情达意,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结合口语交际,把童年趣事不仅说出来还要通过作文的形式把童年的快乐写出来,让童年留下深刻的记忆为明天美好的回忆留下痕迹。通过习作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童年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2单元 第2课时--认识“>”“=”和“<”.ppt
二10以内数的认识JJ一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和“”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小结当堂检测(1)比多少(2)认识>、<、=及其写法1课堂探究点2课时流程探究点1比多少做游戏。6个人,5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老师又搬来一把椅子,现在有6个小朋友,6把椅子,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归纳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当两数相等时,用“=”表示;当两数不相等时,用“>”或“<”表示。1.摆花片。⑴摆,要与同样多。⑵摆,要比多2个。夯实基础2. 小朋友与帽子哪个多?小朋友多?3.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最少?可以用一一对应法进行比较?苹果最多,菠萝最少?作业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
-
小学五年级作文一句名言给我启示.docx
PAGE 1
小学五年级作文一句名言给我启示
“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这一句话使我受益匪浅。
当时我的数学成绩在我们班中可说名列前茅、数-数=的,所以我常在同学们的面前耀武扬威,每当有同学的成绩比我差了十几分左右时,我便会说:“成绩比我少了十几分,你真是个大傻瓜,你看我都打了一百分,再看看你,我好为你父亲和你母亲担忧哦,呵呵……”我对于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不单是一次的问题,而是经常的是了。
但是这一次数学考试,老师只一把考试卷一发下来,我就开始对周围的同学们冷嘲热讽了起来:”你们的成绩绝对比我少!”但是这一次竟然只打了八十九分,周围的人几乎都打一百分,我害羞地抱在了一起,好想找个地洞钻进
-
(新插图)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2-3 观察者与图中人物方向一致的左右关系 知识点梳理课件.pptx
第二单元 位置
2. 左、右 第 3 课时
观察者与图中人物方向一致的左右关系;;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代入题中的人物位置,以此来判断方位。我们可以分别站在男孩和女孩的位置伸出自己的手进行判断。;;点评:把自己分别代入爸爸、妈妈和宝宝的位置,伸出自己的手进行判断。;3.(易错题)大扫除,圈出正确答案。
(1)蓝蓝用(左 右)手擦玻璃。
(2)典典在蓝蓝的(左 右)边。
(3)树在教室的(左 右)边。
(4)蓝蓝的(左 右)边有 2 盆花。;点评:第(3)题考查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观察者的左右位置关系是一致的。;第二单元 位置
2.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