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学生包真题.pdf
浙江省2009年4月高等教育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10029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统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科学。收藏我吧!
2.按照数据的,数据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现测量了6名15岁儿童的视力,分别为4.5,5.3,4.8,4.5,5.0,4.2。请计算:
=___________;σ=____________;CV=____________。
x
4.当一组数据有特大或特小两数值时,我们最好使用________
-
统计自检自查报告.docx
统计自检自查报告
第一章统计自检自查概述
1.概念界定
统计自检自查是指对统计工作中涉及的各项流程、数据来源、统计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自我审查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发现和纠正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自检自查的重要性
在现实工作中,统计自检自查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自检自查,可以发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
3.自检自查的实操步骤
统计自检自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自检自查范围:明确检查的统计指标、数据来源、统计周期等。
(2)制定自
-
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在GDP预测中的应用.docx
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在GDP预测中的应用
一、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的理论基础
(一)贝叶斯统计的核心思想
贝叶斯统计以概率分布形式量化不确定性,通过先验分布与似然函数结合得到后验分布。其核心公式为:
[P(|D)P(D|)P()]
其中()代表模型参数,(D)为观测数据。在GDP预测中,该方法允许将经济理论(如增长趋势、周期波动)编码为先验分布,再通过历史数据更新参数估计。West和Harrison(1997)提出的动态线性模型(DLM)为此类方法奠定了数学框架。
(二)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的特点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StructuralTimeSeries,STS)将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季节、周期和随
-
混频数据模型在宏观因子择时中的构建.docx
混频数据模型在宏观因子择时中的构建
一、混频数据模型的概述及其在宏观择时中的应用背景
(一)混频数据的定义与分类
混频数据(Mixed-FrequencyData)指不同时间频率的经济指标集合,例如月度CPI、季度GDP与年度财政数据。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布的宏观指标中,约60%为月度数据,25%为季度数据,其余为年度或日度数据。这种数据频率差异导致传统计量模型存在信息损失,而混频数据模型通过贝叶斯估计或状态空间方法实现跨频段信息融合,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工具。
(二)宏观因子择时的现实需求
在资产配置领域,宏观因子择时需要捕捉经济周期拐点。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
-
数量关系式总结.pptx
数量关系式总结;;;;揭示数学规律;比例关系式;;;;定义多元一次方程组是由多个含有多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标准形式多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形式为a1x1+a2x2+...+anxn=b,其中a1、a2、...、an、b为常数,且a1、a2、...、an不同时为零。
解法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包括消元法、矩阵法等,通过逐步消元或矩阵运算求得未知数的值。;;;;;;;;;;;;;;;;;;;;;;THANKS。
-
数据分析年终工作总结.pptx
数据分析年终工作总结
目录引言数据分析工作回顾业务支持与决策建议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明年工作计划与展望
01引言
总结本年度数据分析工作,评估成果,并为下一年度规划提供参考。目的随着企业数据量的不断增长,数据分析在决策支持、市场洞察、产品优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背景目的和背景
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等全流程工作。工作内容项目涉及团队协作包括市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业务运营分析等多个领域。与产品、运营、市场等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推动数据驱动决策的企业文化。030201汇报范围
02数据分析工作回顾
数据收集与整理情况数据来源多样化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成功地从多个
-
数学简单统计教学反思.pptx
数学简单统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过程回顾教学效果评估及反思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课堂氛围营造及评价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总结与展望contents目录
01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引入概念,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统计图表等,以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过程
-
第四信息率失真函数.ppt
第四章信息率失真函数第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1概念和定义在实际应用场合,容许一定程度失真的情况比要求无失真的情况更为重要。信息率失真函数拟解决的问题:信息率和失真之间的关系。信息率失真理论的基本概念:在允许传输消息出现一定的失真时,传输该消息所需要的信息速率(最小值)将比不允许失真时小,且允许的失真愈大,则信息速率(最小值)允许减小的程度也愈大。在给定平均失真函数D的条件下,可以求出信息速率的最小值。第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失真函数失真函数d(x,y)表征了接收消息y与发送消息x之间的定量失真度。即:d(x,y)∣x=ai,y=aj=dij其
-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ppt
同度量因素确定问题同度量因素确定必须根据指数化指标的性质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性质。一般而言,质量指标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质量指标p,其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q;数量指标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数量指标q,其同度量因素是质量指标p。第23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问题同度量因素可以固定在基期,也可以固定在报告期,但分子分母中的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在同一时期第24页,共7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根据客观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引入同度量因素;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将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对比,以测定指数化指标的数量变动程度。基本编制原理第25页,共7
-
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ppt
第5章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2.样本比例的抽样平均误差⑴重复抽样:⑵不重复抽样:在实际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当总体比例P未知时,可用样本比例p来代替,即:第31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5章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⑴总体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总体标准差σ的大小)与μ成正比例关系。⑵样本容量的平方与μ成反比例关系。例如:要使抽样误差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则样本容量将为原来的4倍。⑶抽样方法的不同。重复抽样的μ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的μ。⑷抽样的组织形式。抽样的组织形式不同,抽样误差也不同。第32页,共6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5章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5.3.
-
统计学原理常见知识点及概念测试卷.docx
第PAGEPage1页/共NUMPAGESPages1页
统计学原理常见知识点及概念测试试卷
1.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l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A、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正确答案】:C
解析:?时期指标特点:(1)无重复计算
-
统计学参数估计抽样误差测试卷.docx
第PAGEPage1页/共NUMPAGESPages1页
统计学参数估计抽样误差等知识点测试试卷
1.指数按计算的方法和特点不同可分为()。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正确答案】:A
解析:?指数的种类。简单指数是指当由个体指数计算总指数时,用个体指数简单平均的方法以求得的总指数。加权指数是指用个体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以求得的总指数。
2.平均增长量等于()
A、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序列项数
B、平均发展速度除以起初水平
C、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1
D、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序列
-
第2节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docx
第2节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100个数据的第75百分位数是9.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100个数据中一定有75个数小于或等于9.3
B.把这1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9.3是第75个数据
C.把这1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9.3是第75个数据和第76个数据的平均数
D.把这10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9.3是第75个数据和第74个数据的平均数
2.(2025·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已知样本数据x1,x2,…,x100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均为4,则数据-x1-1,-x2-1,…,-x100-1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为()
A.-5,4 B.-5,16
C.4,16
-
第3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回归模型.docx
第3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回归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2024·天津高考3题)下列图中,线性相关系数最大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经验回归方程为y=3-5x,则变量x增加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加5个单位
B.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相关性越强,则样本相关系数r的值越接近于1
C.在残差图中,残差点分布的水平带状区域越窄,说明模型的拟合精度越低
D.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决定系数R2越接近于1,说明回归的效果越好
3.已知变量X与Y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10,1),(11.3,2),(11.8,3),(12.5,4),(13,5),变量U与V相对应的一组数据为(10,5),(1
-
第2节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docx
第2节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
【课标要求】(1)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参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参数(标准差、方差、极差),理解集中趋势参数和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2)能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理解百分位数的统计含义;(3)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总体百分位数的估计
1.百分位数
定义
意义
百分
位数
一组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是这样一个值,它使得这组数据中至少有p%的数据小于或等于这个值,且至少有(100-p)%的数据大于或等于这个值
反映该组数中小于或等于该百分位数的分布特点
2.求一组n个数据的第p百分位数的步骤
第1步
-
第3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回归模型.docx
第3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回归模型
【课标要求】(1)了解样本相关系数的统计含义,会通过相关系数比较多组成对数据的相关性;(2)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含义,了解模型参数的统计意义,了解最小二乘原理,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3)针对实际问题,会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知识点一成对数据的相关性
1.变量的相关关系
(1)相关关系:两个变量有关系,但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度,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2)相关关系的分类:正相关和负相关;
(3)线性相关: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的取值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而且散点落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线性相
-
第二节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docx
第二节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
1.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参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理解集中趋势参数的统计含义.
2.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参数(标准差、方差、极差),理解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
3.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取值规律.
4.结合实例,能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理解百分位数的统计含义.
1.为了弘扬体育精神,学校组织秋季运动会,在一项比赛中,学生甲进行了8组投篮,得分分别为10,8,a,8,7,9,6,8,如果学生甲的平均得分为8分,那么这组数据的第75百分位数为()
A.8 B.9
C.8.5 D.9.5
解析:C由题意可得,10+8+a+8+
-
算法推荐服务的消费者知情权保障路径.docx
算法推荐服务的消费者知情权保障路径
一、算法推荐服务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现状
(一)数据收集与使用的不透明性
算法推荐服务依赖用户行为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但多数平台未明确披露数据采集范围及使用目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3年报告,78%的用户表示不清楚平台如何利用其浏览记录生成推荐内容。例如,某电商平台通过埋点技术获取用户页面停留时长、点击频率等数据,但隐私政策中仅笼统提及“优化用户体验”,未具体说明算法模型与数据关联方式。
(二)推荐逻辑的不可解释性
现有算法普遍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其“黑箱”特性导致决策过程难以被用户理解。清华大学2022年研究显示,短视频平台推荐算法
-
第六节 双曲线.docx
第六节双曲线
1.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双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以及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3.通过双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1.设P是双曲线x216-y220=1上一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PF1|=9,则|PF2
A.1 B.17
C.1或17 D.以上均不对
解析:B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8?|PF2|=1或17.又|PF2|≥c-a=2,故|PF2|=17.
2.已知双曲线C的顶点为A1,A2,虚轴的一个端点为B,且△BA1A2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
-
第十章 §10.5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数字特征.docx
§10.5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数字特征
分值: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篮球比赛中,规定一次中距离投篮投中得2分,投不中得0分,则选手甲在三次中距离投篮中的总得分ξ的所有可能取值的和是()
A.8 B.10 C.12 D.14
2.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i)=i2a,i=1,2,3,则
A.3 B.73 C.2 D.
3.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1
0
1
P
1
m
n
若P(X≤0)=12,且2X+Y=1,则D(Y
A.2918 B.4718 C.299
4.已知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列为P(X=n)=asinπ4n?2(n=1,2),其中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