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十二章同步 高中语文课件.ppt
文本探究【思考9】研读第九章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知:同“智”②者:……的人释义: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文本探究1.概括主题。明确从“智、仁、勇”的道德范畴出发,点明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强气势,简洁明确。文本探究3.“智、仁、勇”是儒家非常看重的范畴,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明确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
-
宋代刻本书籍板式设计.pptx
宋代刻本书籍板式设计;历史发展脉络
版式结构特征
字体与雕刻工艺
装饰元素应用
地域流派差异
影响与后世传承;01;宋代刻书起源与演变;;技术革新与材料迭代;02;界行与边栏设计规范;版心布局与鱼尾符号;行款字数是指版面中每行文字的字数和每行的行数,宋代刻本书籍对此有严格的规定。通过控制行款字数,可以确保版面的整齐划一,便于印刷和阅读。;03;宋体字形成与美学特征;刀法技艺与版面整洁度;字体风格与内容适配性;04;牌记与刊语设计;插图与版画结合方式;墨钉与墨围功能解析;05;浙本严谨疏朗风格;字体;蜀本过渡性版式特征;06;元明刻本延续与改良;东亚汉字文化圈传播;现代古籍复原设计启示;汇报完毕
-
21.《杨氏之子》教学课件(共24张PPT).pptx
谈话导入走进文言司马光王戎
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任务一:三读课文,理解文意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字字入目,字字音准)一读
为()设果。wéi①作为;②当作。wèi①替,给;②表示目的。儿应()声答曰。yīngyìng①应该,应当;②姓。①回答、应答;②应付,对待。wèiyìng根据字义判断多音字读音
liángqín梁诣禽yì学写字cōng聪
任务一:三读课文,理解文意读通句子,读出节奏。二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岳阳楼记背景介绍与情感解读教案.doc
岳阳楼记背景介绍与情感解读教案
一、教案取材出处
本教案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教学内容。该文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所作,通过对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本文被收录在《范文正公集》中,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
二、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掌握作者的生平事迹。
领悟《岳阳楼记》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岳阳楼记》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爱
-
《唐诗意象与意境解析:大学语文诗词赏析教案》.doc
《唐诗意象与意境解析:大学语文诗词赏析教案》
一、教案取材出处
《唐诗意象与意境解析:大学语文诗词赏析教案》的取材源自我国丰富的唐诗遗产。唐诗作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教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唐诗作品,通过深入分析作品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领略古人的文学修养,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
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包括题材、体裁、风格等。
熟悉唐诗意象的运用,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分析唐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唐诗的基本特点及分类。
意象在唐诗中的
-
古诗文赏析导读课程.doc
古诗文赏析导读课程
一、教案取材出处
本教案取材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古诗文选集,结合《古诗文赏析》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古诗文赏析教学资源。
二、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项目
内容
解释
教学重点
1.古诗文基本知识;2.古诗文赏析方法;3.古诗文背诵与默写。
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等;赏析方法:包括形象、情感、语言、结构等方面;背诵与默写: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古诗文的理
-
唐诗三百首中的文化评析与传承.doc
唐诗三百首中的文化评析与传承
TOC\o1-2\h\u18018第一章《唐诗三百首》:文化瑰宝的璀璨背景 1
19659第二章唐诗三百首之内容剖析:题材与风格的多样画卷 1
24352第三章文化传承的载体:唐诗三百首中的思想内涵 2
18530第四章我的感悟:唐诗三百首中的情感共鸣 2
14600第五章原文为证:唐诗三百首中的文化力量 2
31302第六章唐诗三百首在当代的意义:文化传承与发展 3
29617第七章文化传承的思考:从唐诗三百首看文化的延续 3
11244第八章传承唐诗三百首文化:我们的使命与展望 3
第一章《唐诗三百首》:文化瑰宝的璀璨背景
《唐诗三百首》的诞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
-
汉字魅力:唐诗三百首的教学指导.doc
汉字魅力:唐诗三百首的教学指导
一、教案取材出处
本教案取材于《唐诗三百首》这一经典文学集合。此集收录了从唐代初年至唐末时期,包括李白、杜甫、王维等众多著名诗人的佳作。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情。
帮助学生理解唐诗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让学生领略汉字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项目
内容
解释
教学重点
1.掌握唐诗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2.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3.感受汉字的魅力。
1.唐
-
《古诗文赏析入门指导:唐诗三百首教学教案》.doc
《古诗文赏析入门指导:唐诗三百首教学教案》
一、教案取材出处
《唐诗三百首》是明代学者、诗人赵执信编选的唐诗选集,收录了唐代300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教案内容主要参考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唐诗赏析入门指导。
二、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唐诗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技巧。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掌握唐诗的表现手法,如比兴、象征、对比等。
体会唐诗的语言特色,如对仗、平仄、韵律等。
-
古代诗词欣赏方法与实例分析讲解:大二古代文学教学教案.doc
古代诗词欣赏方法与实例分析讲解:大二古代文学教学教案
一、教案取材出处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古代诗词的欣赏方法,提高审美素养。
分析古代诗词的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和鉴赏能力。
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修养。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项目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
1.古代诗词欣赏方法2.古代诗词实例分析3.古代诗词写作技巧
1.理解古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2.分析古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梳理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词欣赏方法与实例2.案
-
唐诗三百首中的自然美景赏析与解读.doc
唐诗三百首中的自然美景赏析与解读
TOC\o1-2\h\u18103第一章走进《唐诗三百首》:自然美景的诗意宝库 1
4206第二章《唐诗三百首》自然美景描写的主要内容剖析 1
30069第三章我眼中的唐诗自然美景:独特的艺术感受 2
21584第四章从山水诗看唐诗对自然美的构建:以王维诗为例 2
20634第五章借景抒情:唐诗自然美景中的情感世界 2
2325第六章唐诗自然美景描写的艺术手法:对比与烘托 3
12237第七章唐诗自然美景对现代心灵的滋养 3
671第八章唐诗自然美景的永恒魅力与传承建议 3
第一章走进《唐诗三百首》:自然美景的诗意宝库
《唐诗三百首》就像是一座装满自然美景的诗
-
125个诗词意象+文学意象,不收藏后悔的文学常识!.doc
125个诗词意象+文学意象,不收藏后悔的文学常识!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
-
125个诗词意象+文学意象,不收藏后悔的文学常识!.docx
125个诗词意象+文学意象,不收藏后悔的文学常识!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
-
125个诗词意象+文学意象,不收藏后悔的文学常识!.pdf
125个诗词意象+文学意象,不收藏后悔的文学常识!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
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
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
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
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
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
汉
-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docx
世说语二则教案
【篇一:《世说语》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灵巧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才智、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
2、学问与力量:〔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存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根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承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
自古以来,消灭过许很多多聪颖灵巧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灵
-
秦朝及汉初历史知识点考查试卷.docx
秦朝及汉初历史知识点考查试卷
刷到满分
您的姓名:[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单选题]*
A.禅让制
B.行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排除A项;元世祖忽必烈创立了行省制,排除B项;世袭制是夏朝首创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握有最高的行政权;军队调动,凡五十人以上都须请示皇帝;皇帝的诏令就是法律。”由此可以
-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docx
一、名词解释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时代被称为“诗”,或称“诗三百”,“三百篇”,到了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故称《诗经》,为儒家“五经”之一。《诗经》具有1、猛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3、复沓的章法,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春秋笔法》:《春秋》中这种严谨简约的语言风格,在客观表达中表达主观倾向,一字寓褒贬的写作手法被后世经学家称为“春秋笔法”。作为“礼义之大宗”,它将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贬斥暴行的思想倾向,通过对史事的简单记述表现出来,表达出鲜亮的爱憎情感。语言凝
-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中古文学经典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密
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
密
封
线
第PAGE1页,共NUMPAGES3页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中古文学经典鉴赏》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院(系)_______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郑风·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几句诗怎样表达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和嗔怪,以及古代爱情的含蓄之美?()
A.没有表达和体现B.表现
-
地理标志产品 富平九眼莲等级评定.pdf
ICS67.080.10
CCSB31
CAI
团体标准
T/CAIXXX—2024
地理标志产品富平九眼莲等级评定
Gradeassessmentforgeographicalindicationproduct-Fupingnine-eyedlotus
(征求意见稿)
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 发布
T/CAIXXX—2024
单击或点击此处输入文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富平九眼莲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标志、运输和
储存等。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富平九眼莲的等级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
-
古代汉语诗歌鉴赏与解析试题.docx
古代汉语诗歌鉴赏与解析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地址名称。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代汉语诗歌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A.对仗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