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成都有关的诗歌电子教案.docx
与成都有关的诗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治理员删除
关于成都的诗歌
1.《上皇西巡南京歌》唐·李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2.《荆门浮舟望蜀江》唐·李白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正是桃花流,照旧锦江色。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3.《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4.《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
嘉润新诗奖稿件全部匿名.pdf
晚餐
谈话有些锋利,我故意调低了舌尖的纬度
不妨说我们食用的其实是一顿相同的晚餐
被不同的金属翻炒烹饪,我们又回到
彼此的器具之中。坐在石头之上打磨锈斑
昨天我们途径一条河流时被一条游鱼捕获
为了逃脱,我们用夜里仅剩的光编织栅栏
现在我们以同样的方式被盘中的鱼骨
假如刀刃不被我们打磨和利用则被判自由
问题是,我们夹到的是同一块肥肉。我们
不
-
一支铅笔多长.docx
1
1
一支铅笔多长
篇一: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文/海燕
纽约里士满区有一所穷人学校,它是贝纳特牧师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创立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热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觉察,50年来,该校出来的学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低。
为延长在美国的居住期,他突发奇想,上书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要求得到一笔市长基金,以便就这一课题深入开展调查。当时布隆伯格正因纽约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受到选民的责备,于是很快就同意了普热罗夫的恳求,给他供给了1.5万美元的经费。
普热罗夫凭借这笔钱,开放了漫长的调查活动。从80岁的老人到7岁的学童,从贝纳特牧师
-
群文阅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群文阅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课程设计理念
1.确定教学目标
在开展群文阅读散文阅读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点: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分析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2.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提出以下课程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方法,而非单纯传授知识;
-强调散文阅读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
-
金波散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
金波散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课程规划
1.确立教学目标
在开展金波散文课外阅读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金波散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对金波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金波散文的美,提升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散文创作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
2.课程规划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将金波散文课外阅读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了解金波及其散文创作背景;
-第二阶段:分析金波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阶段:深入解读金波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
-
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研究.docx
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研究
目录
一、内容综述...............................................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3
(二)文献综述.............................................4
二、回忆性散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6
(一)记忆与遗忘理论.......................................7
(二)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
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的文学解读与哲学思考.docx
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的文学解读与哲学思考
目录
一、内容综述...............................................2
(一)生命意识的定义与内涵.................................2
(二)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表现...........................4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5
二、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文学解读...........................6
(一)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
古代诗歌炼字题答题模式.pptx
炼字篇;“炼字”苦吟警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种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唐)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清);一种字,
能够写活一首诗,
能够勾勒出一种五彩缤纷旳世界!;2023/1/4;炼字题怎样设问(命题角度)?;2023/1/4;
;参照答案:
A、“闹”有热闹、喧闹旳意思(释字义)。
B、作者用一“闹”字,不但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
C、把一派春意盎然、愤怒蓬勃旳景色体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设题: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旳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旳一种字,你以为这首诗第
-
古诗词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索.docx
古诗词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索
目录
内容综述................................................4
1.1研究背景与意义.........................................5
1.1.1古诗词的历史地位.....................................7
1.1.2文化传承的重要性.....................................7
1.1.3教学现状分析.........................................8
1.2研究目的与任务.....
-
三上水结冰了.pptx
3.水结冰了教科版三上《水》单元
假如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旳温度,温度会怎样变化?谁能解释?
一、聚焦假如一直让水旳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冬天屋檐下旳冰冬天水面旳冰
二、探索讨论: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旳想法?假如一直让水旳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试验要求及活动手册轻声交流人人动手及时统计1.做两次标识: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能够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旳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识;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旳小孔中,保持在中间旳位置不能动,不要遇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旳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统计温度
-
浅析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运用.doc
浅析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运用
谢盼盼公布时间:-11-119:05:55
陌生化,是19俄国诗人、文艺理论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文学理论。他指出:“艺术之因此存在,就是为诗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懂得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长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由于感觉过程自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陌生化”诗学理论是西方诗学的成熟标志,它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步在艺术上超越常境。它的审美原则是是新异或惊奇,即审美心理中的新奇感和惊异感。陌生化的意义在于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
-
古诗鉴赏思维培养与实践操作:高中语文新课改教案.doc
古诗鉴赏思维培养与实践操作:高中语文新课改教案
一、教案取材出处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古文观止》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项目
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象、意境、情感。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鉴赏古诗。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象、意境、情感。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
-
现代诗歌鉴赏:雨打芭蕉诗歌教学方案.doc
现代诗歌鉴赏:雨打芭蕉诗歌教学方案
一、教案取材出处
教案取材于著名诗人李白的《雨打芭蕉》。这首诗描绘了雨中芭蕉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此诗作为现代诗歌鉴赏的教学材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还能够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敏感度。
二、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雨打芭蕉》的作者、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诗歌学习,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项目
重点
难点
重点一
诗歌基本
-
再别康桥之诗意解析与诗篇朗诵指导.doc
再别康桥之诗意解析与诗篇朗诵指导
一、教案取材出处
《再别康桥》——徐志摩
《徐志摩诗歌选》——徐志摩著
《现代诗歌教程》——张志华主编
二、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诗篇朗诵的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的把握。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诗篇朗诵的技巧。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掌握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提高朗诵水平,使朗诵更具感染力。
表格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诗歌主题
理解诗
-
诗词创作技巧指导:诗歌鉴赏与写作.doc
诗词创作技巧指导:诗歌鉴赏与写作
一、教案取材出处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国诗歌鉴赏词典》
《诗词写作教程》
二、教案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与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章节标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诗歌鉴赏
1.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结构等要素;2.学会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提高诗歌鉴赏的审美能力。
1.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提高诗歌鉴赏的审美能力。
诗词写作
1.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式和韵律;2.熟悉诗歌的表现手法;3.培
-
那朵坚强的小花写物作文(11篇).docx
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PAGE
那朵坚强的小花写物作文(11篇)
那朵坚强的小花写物作文第(1)篇
在一片荒芜的草地上,有一朵小花顽强地生长着。这朵小花,虽然身处逆境,却始终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佩。
这朵小花,虽小,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干旱的夏天,它不畏烈日,努力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在寒冷的冬天,它不畏严寒,勇敢地抵抗着恶劣的天气。它用那瘦弱的身躯,诠释着生命的顽强。
记得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这片草地。小花周围的同伴都被冲倒,它依然坚强地挺立着。雨过天晴,小花周围的草地变得一片狼藉,而它却毫发无损。看着这朵小花,我不禁感叹:生命真一朵顽强
-
抒情散文:夏日的午后7篇.docx
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PAGE
抒情散文:夏日的午后7篇
抒情散文:夏日的午后第1篇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静谧的街道上。这样的时刻,仿佛时间都慢下来,让人不禁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
在这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午后的阳光总显得格外珍贵。它像一位温柔的守护者,用温暖的光芒抚慰着疲惫的心灵。我常常想,这午后的阳光,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人们忘却烦恼,沉浸在这片刻的宁静里?
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的长椅上,静静地享受着这午后的时光。那时的我,刚刚经历一场激烈的考试,心情沉重。但当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我仿佛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我紧紧包裹。那一刻,
-
诗词鉴赏-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pdf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北京专用)
专题03诗词鉴赏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使至塞上》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朝花夕拾的题材与特点:散文阅读教案.doc
朝花夕拾的题材与特点:散文阅读教案
一、教案取材出处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创作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童年、少年和青年生活的回忆。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二、教案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增强对鲁迅作品的兴趣。
通过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题材与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散文的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朝花夕拾》的题材与特点
散文的阅读方
-
小英雄雨来好词好句总结.pptx
小英雄雨来好词好句总结REPORTING
目录好词集锦佳句欣赏从《小英雄雨来》中学习的写作技巧《小英雄雨来》中的主题思想解读经典片段回顾与分享跨学科知识拓展与延伸
PART01好词集锦REPORTINGWENKUDESIGN
描绘人物性格类形容雨来面对危险时毫不退缩,敢于挑战。形容雨来头脑灵活,反应迅速,善于思考。形容雨来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愿意帮助他人。形容雨来对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始终如一,不轻易改变。勇敢无畏聪明伶俐善良正义坚定不移
黑暗阴森清新明亮热闹非凡宁静祥和描绘环境氛围容故事中某些场景的气氛紧张、恐怖。形容雨来生活的环境自然、舒适,给人愉悦的感觉。形容集市、庙会等场景的热闹、喧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