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5-15约1.5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习作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能搜集资料,清楚地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搜集资料,清楚地介绍一处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课时]

1-2课时

一、激发兴趣巧设境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谁来试试看。如果你新认识了一个外国小朋友,他想向你了解我们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该如何向他介绍呢?(学生自由交流)

2.同学们刚刚的介绍很精彩,外国小朋友听了后肯定很感兴趣,如果他想要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更多、更清楚的信息,应该怎么办呢?要想全面、准确、清楚地介绍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这就需要我们写一篇简介。

二、交流讨论理资料

1.写简介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自己想介绍的那处世界文化遗产,这就需要搜集资料。搜集来的资料没有条理,因此我们还需要整理资料。

2.要想让外国小朋友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你们觉得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哪些方面内容是要说清楚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归纳并板书“名称位置”“外观结构历史变化”“相关故事)

3.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对资料进行整理。

三、范文引路学方法

1.整理好资料后,咱们就需要撰写简介了。注意简介就是简单的介绍,语言需要简洁凝练。那如何把搜集来的资料变成一篇简介呢?

2.借助简介卡,提炼关键词句。(出示“简介卡”)

3.学习外观结构的写法。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面积约293公顷,约有5800个篮球场那么大。园内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

引导学生快速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说明方法。发现这部分内容语言简单清楚,因为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所以语言准确、通俗易懂,方便外国小朋友快速阅读。为便于从文字展开想象,可以配些图片。

4.学习历史变化的写法。颐和园历经200多年的变迁,才有如今我们看到的这般宏伟壮观的模样。看看老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这200多年的变化的。

颐和园的规模之所以这么宏大,是因为它历经了几个朝代的变化。1750年,乾隆皇帝建成颐和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慈禧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变化可以围绕“时间和“重要事件”两方面来写。四次变化都由时间串联起来了,四次时间,颐和园分别经历了“建成焚毁”“重建修复”四次重要事件。

5.学习相关故事的写法。范文里的故事和你们平常看的故事有什么区别?

颐和园不仅历史悠久,还流传着一则有趣神秘的故事呢。相传佛香阁里的佛像,身子是从城中庙里找来的,佛头却是昆明湖中捞起的,二者放在一起竟出乎意料地合适,人们至今都没想明白原因。

引导学生领悟简介中的故事需要省去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高度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四、巧用过渡会表达

1.老师的简介卡已经完成了,把简介卡里的内容连起来就是一篇简介了。(引导学生运用过渡句连接内容,并让学生小组讨论过渡句怎么说)

2.总结简介写作方法。(出示完整简介)

五、动手练笔展成果

1.学生各自试着在10分钟内完成简介卡。

2.出示评价标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班内共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