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诗二首 咏柳》(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docx
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咏柳》一诗的学习,包括生字词的识记、诗句的理解和背诵,以及诗歌意境的感悟。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古诗二首”单元相关,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能够识记简单的生字词,对诗歌的韵律有一定的感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展古诗词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通过《咏柳》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识记能力,能够阅读简单的句子和短文。在古诗学习方面,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浅显易懂的诗歌,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在《咏柳》这首诗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学习了有关柳树的知识,对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诗歌的学习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能够通过反复朗读来掌握生字词和诗句。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朗读和表演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来辅助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咏柳》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生字词的识记,特别是“妆”等生僻字;二是诗句的理解,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中的比喻手法;三是背诵的准确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正确发音和断句。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把握不够,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古诗二首咏柳》的教材,包括课文、生字表和课后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柳树相关的图片、柳树生长过程的视频,以及描绘春风的图表,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诗句、生字词和图片。
4.教室布置:布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设置朗读角和讨论区,以便学生分组朗读和讨论。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柳树,激发学生对柳树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咏柳》。”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妆”、“裁”等,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分析诗句,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比喻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
2.学生模仿诗句中的比喻,用自己熟悉的物品来描述春天的景象。
3.学生绘制柳树的图画,表达对诗句的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诗句中的比喻手法,举例回答:“比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威力。”
2.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境,举例回答:“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生长的赞叹。”
3.学生讨论如何将诗句中的意境用语言表达出来,举例回答:“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春风轻拂,柳枝摇曳,仿佛是巧手裁剪出的一幅美丽画卷。’”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我们学习了《咏柳》这首诗,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学会了用比喻手法描绘景物。”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有很多美好的诗句可以表达我们对春天的热爱。”
本节课重难点分析:
1.生字词的识记和书写。
2.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3.感受诗歌的意境,学会用语言表达。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字词掌握:通过学习《古诗二首咏柳》,学生能够识别并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词,如“妆”、“裁”、“似”等,提高了他们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诗歌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增强了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