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 咏柳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4-10-13约4.6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中的《咏柳》一诗。本诗描绘了春天柳树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教学内容包括:

1.学习《咏柳》全诗,理解诗句含义。

2.分析诗中描绘的柳树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咏柳》这首古诗,学生能够积累和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言,理解诗句的意象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描绘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咏柳》这首古诗,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欣赏《咏柳》的美感的同时,能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汉字,并能够朗读和理解简单的诗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自然和季节变化有浓厚的兴趣,容易被《咏柳》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所吸引。他们喜欢通过故事和图片来学习,对直观的教学方式反应积极。在能力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但还需进一步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解读能力。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小组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咏柳》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古诗中的生僻字词理解困难;二是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三是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此外,学生可能不习惯于通过古诗来感悟情感和审美,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四、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PPT演示文稿、古诗朗读音频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古诗背景资料、诗人介绍文档

5.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图片展示、实物模型(柳树枝条)、学生作品展示板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如《春晓》,并询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接着展示一张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柳树的特点,从而引出《咏柳》这首诗。

2.新课讲授(15分钟)

详细内容: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柳》,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美。

(2)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描绘的柳树形象和春天的氛围。

(3)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模型(柳树枝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中的意象。

3.实践活动(15分钟)

详细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找春天”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或教室周围寻找春天的迹象,并用诗句描述。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与春天有关的古诗进行学习和表演,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上动作。

(3)学生创作一首简短的咏物诗,描述自己喜欢的植物或景物,并在班上分享。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详细内容:

(1)讨论《咏柳》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2)讨论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讨论如何将《咏柳》中的意境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分享彼此的想法。

5.总结回顾(5分钟)

详细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回顾《咏柳》的诗句、意象和修辞手法。教师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强调古诗的学习不仅是对文学知识的掌握,更是对文化传承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本节课重难点:理解《咏柳》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相关古诗:《春晓》、《江南春》、《春日》等,这些古诗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春天的韵味。

(2)诗人介绍:贺知章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了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3)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人对柳树的喜爱和寓意,如柳树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与柳树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4)诗词鉴赏:分析《咏柳》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韵律美、意境创造等。

(5)视频资源:关于《咏柳》的朗读视频、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柳树,观察柳树的生长特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