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诗二首 咏柳》(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docx
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章节: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
内容:《咏柳》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古诗表达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咏柳》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基本内容。
-学习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通过对古诗的理解,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抒发。
2.教学难点:
-识别和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如“依依”、“翠色”、“离离”等。
-把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如“柳树”、“古原”等,以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
-将古诗中的情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体会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咏柳》和《赋得古原草送别》在表达方式和情感色彩上的异同。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柳树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施吟诵法,引导学生跟读、齐读、背诵古诗,增强记忆。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营造学习氛围。
-结合互动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复习古诗知识。
-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古诗的书写,教授学生正确的汉字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古诗是什么吗?它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展示一些关于古诗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诗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古诗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古诗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古诗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首典型的古诗进行分析,如《咏柳》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详细介绍每首古诗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诗对现实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古诗的主题、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诗歌的解读和自己的感受。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古诗的解读、小组讨论的收获以及个人的感悟。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古诗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古诗。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读和创作,以巩固学习效果。
7.课后拓展(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过程: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学习古诗,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
分享一些古诗创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提供一些经典古诗的欣赏资源。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柳树》相关文学作品:收集与柳树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等,以便学生对比阅读,加深对柳树意象的理解。
-《赋得古原草送别》背景资料:搜集与这首诗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诗词鉴赏方法:介绍几种常见的诗词鉴赏方法,如意象分析法、情感分析法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诗歌的深入阅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