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安全记心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docx
第8课.安全记心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8课.安全记心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五四制)
教材内容: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了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基本安全常识,掌握安全自救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知识。
2.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意识。
3.教会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安全意识。
2.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识别和应对潜在危险。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的安全规则和自救方法掌握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忽视消防安全、随意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此外,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对安全意识的形成产生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安全素养的提升。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安全知识卡片、安全标志图片。
2.课程平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平台,用于展示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
3.信息化资源:交通安全视频、消防安全动画、食品安全科普文章。
4.教学手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潜在的危险,它们可能随时出现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堂关于安全的课,让我们把安全记心上。
2.学生回答:是的,老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过马路、用火、吃东西等等。
3.老师总结:非常好,同学们能够认识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接下来,我们就正式开始今天的课程。
二、新课讲授
1.交通安全
-老师展示交通安全标志图片,提问: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观察并回答,老师点评并讲解每个标志的含义。
-老师模拟交通场景,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学生参与互动,老师总结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消防安全
-老师播放消防安全视频,提问:视频中的小朋友在火灾发生时做了什么?
-学生观看并回答,老师讲解火灾发生时的正确逃生方法。
-老师演示使用灭火器,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灭火器,老师指导并纠正动作。
3.食品安全
-老师展示食品安全知识卡片,提问:这些卡片上的内容都是关于什么的?
-学生观察并回答,老师讲解食品卫生的基本知识。
-老师介绍食品安全小窍门,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食品的安全与否。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4.自我保护
-老师讲解在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包括如何求救、如何报警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遇到危险时的应对方法。
-老师总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强调学会自救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
三、课堂活动
1.情景模拟
-老师设计几个紧急情况,让学生分组模拟应对。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老师点评并指导。
2.角色扮演
-老师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
-学生在扮演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老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检查家里的安全隐患。
2.学生写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六、课堂反思
1.老师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老师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交通安全: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案例,包括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交通安全法规等。
-消防安全:介绍不同类型的火灾及其特点,如电器火灾、厨房火灾等,以及相应的灭火方法。
-食品安全:提供食品安全的科普文章,包括食品储存、加工、食用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识别假冒伪劣食品。
-应急自救:收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知识,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