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FK 2025A042绿色食品(魔芋)绿色防控技术指南.docx
PAGE4
绿色食品(魔芋)绿色防控技术指南
郝海红1陈洁1吴金平2赵青华3罗童宇1周先竹4彭立军2陈登松2杨远通4邹波5刘全科6李子一1
(1.华中农业大学;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3.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4.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5.湖北省宣恩县植物保护站;6.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生产情况
魔芋,俗名蛇头草、蒟蒻、鬼蜡烛,是目前发现唯一能规模化提取葡甘聚糖(KGM)的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KGM是天然水溶性高分子多糖,是优质的膳食纤维,被誉为肠道“清道夫”,能显著改善肠道微生物和预防“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因营养过剩导致的慢性病。
魔芋全国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鄂西山区、秦巴山区、云贵高原等地。现阶段规模化生产后,其病虫害问题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魔芋主要病虫害示例见附录A。为保障魔芋绿色生产及其产品质量,制定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如下。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
主要细菌性病害
软腐病、细菌性叶枯病等。
主要真菌性病害
白绢病、根腐病、灰霉病、干腐病、炭疽病等。
主要虫害
斜纹夜蛾、豆天蛾、甘薯天蛾、蛴螬等。
主要草害
竹节草、繁缕、辣蓼等。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做好种子检疫和病虫害田间监测的基础上,针对魔芋不同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之以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实现魔芋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优质安全生产。
农业防治
种芋选择
根据种植地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品种。
选择种芋时,应挑选无腐烂、无病斑,表面无明显疤痕,形态正常、无畸形、大小相对一致的种芋。叶柄痕较小,不超过球茎直径的二分之一,芽窝浅、芽口平为好。
种芋处理
选好种芋后,应先经太阳暴晒1~2天,再选用0.5%~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或20%生石灰乳浸泡20分钟,晾干。或采用种芋包衣技术,将生石灰、草木灰、硫磺三种物质以1:1:1的比例混匀后对种芋包衣;水的添加量以能使生石灰、草木灰、硫磺等充分混合并均匀包裹在魔芋种芋表面为宜。
田园管理
清洁田园
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体和杂草,切断病害初染源,消灭越冬虫蛹寄主。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进行田园清理后,冬前深翻晾晒,一般深翻30~40厘米充分暴晒,并将土中越冬蛹暴露于地表或浅土层,拾蛹灭害。春播深耕、耙细后开沟理厢,厢面宽度视魔芋大小而定,一般为1.0~1.5米。主沟深50厘米以上,支沟深40厘米以上。开沟理厢后控制种植地内的土壤含水率在40%~60%。
遵循《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中肥料使用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一般要求占总施肥量的70%~80%。基肥应以缓效的有机肥为主,适当搭配速效肥。
播种
顶芽倾斜,与地面垂直倾斜约45°左右,做到种芋与肥料隔离,播种后覆土5~10厘米。
合理密植
魔芋种植密度与种芋大小密切相关,种芋越大,栽植距离越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魔芋播种密度一般以种芋球茎横径的4倍为株距、6倍为行距,以根状茎横径的7倍为株距、14倍为行距。根据种芋大小确定播种规格和播种量,株行距如下表所示。
芋种
芋种重/克
株距/厘米
行距/厘米
播种量千克/亩
50
8~16
50
200~250
球茎
50~100
16~30
60
250~300
100
30~60
60
300~900
根状茎
2~20
15~20
30~50
80~100
遮荫栽培
光照较强,可使用遮阳网遮荫或间套作栽培。采用间套作栽培方式为魔芋提供遮荫环境,包括大田间套作栽培和林下栽培。大田间套作栽培:魔芋和玉米、向日葵等高杆作物套作;林下栽培:魔芋与经济林、果树等进行林下套种。
轮作栽培
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其轮作植物以玉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为宜。避免与软腐病、白绢病等病害相同的寄主植物轮作,如茄科、十字花科等。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根据种植地情况或产品说明,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斜纹夜蛾、豆天蛾等成虫,每50亩设置一盏。
防虫网捕杀
选择40~60目防虫网防治斜纹夜蛾等害虫成虫。
人工捕杀害虫
虫害发生初期,也可人工灭卵或捕杀害虫。
防草除草
播种后,根据种植地条件选用干稻草、麦秸、树枝或无繁殖力的干草等疏松材料进行株行间铺盖防草保温,以8~10厘米为宜,不宜铺盖太紧太厚太严实。
也可使用黑色生物降解地膜覆盖防草,先播种后覆膜,出苗时地膜已基本降解,可自行出苗。若出苗前地膜影响出苗,需人工破膜放苗。
魔芋出苗后至封行前,可进行人工除草。除草时,注意防止魔芋植株及根系受到损害。
生物防治
性诱剂诱杀
在斜纹夜蛾发生期,每亩放置1个斜纹夜蛾性诱装置,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