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减法第3课时 解决问题配套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减法第3课时解决问题配套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三年级数学上册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2减法第3课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加深对减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数感和应用意识,提升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
-重点二:熟练掌握减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列竖式、计算进位和借位。
-举例:如计算23-5,学生需要能够从个位开始,正确地进行退位计算,理解借位的过程。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减法中进位和借位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策略选择和计算步骤的清晰表达。
-举例:在解决“小明有8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多少个?”这类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在如何列出算式和计算步骤上遇到困难。此外,当问题涉及多个步骤或复杂的数值时,学生可能会难以把握计算的顺序和准确性。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
-课程平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配套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减法相关动画、图片素材、互动练习软件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苹果、积木等)、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减法”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何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如何处理减法中的退位?”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小猫捉老鼠”引出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计算步骤,结合实例“15-8”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小明有12个气球,给了小红5个,还剩多少个?”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减法中的退位怎么处理?”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如“如何用减法解决更大数值的问题?”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用减法计算以下问题”的作业,如“20-9=?”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减法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减法练习册”或“数学游戏网站”。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如“你的计算很准确,但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减法练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如“我发现通过画图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减法。”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生活中的减法》:介绍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数学家的故事》中的“高斯的故事”:讲述高斯如何通过减法快速计算1到100的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趣味数学》中的“数独游戏”:通过数独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锻炼减法运算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设计“减法挑战”活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减法题目,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组织“减法应用”小调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运用减法的例子,如家庭预算、旅行安排等。
-开展“减法故事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用减法解决问题的经历,培养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拓展知识点
-减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减法中的特殊问题:0减去一个数、一个数减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