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解决问题(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解决问题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强化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熟练掌握,提升学生的计算策略和问题解决技巧。
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4.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数、10以内加减法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基本的计算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仍保持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计算速度较快,有的则较慢。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视觉学习,通过图表和图形来理解数学概念;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动手操作和听觉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如何合理分配步骤,避免计算错误;
-在进行多位数加减法时,如何正确对齐数位,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如分解问题、使用估算等。教师需要关注这些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以便跟随课堂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如加减法算式的图片、实物图片等,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日常物品,如计数器、小方块等,用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黑板上准备足够的空间,用于展示解题步骤和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100以内加减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并板书“加法”和“减法”两个关键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一系列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行程问题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尝试用加法或减法来解决。
-通过多媒体展示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步骤,如确定问题类型、分析数据、列出算式、计算结果等。
-教师演示一两个典型例题,边讲解边板书,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题。
-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提问学生:“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应包括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时间等,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鼓励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继续运用所学知识。
知识点梳理
1.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加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个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
-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时从高位借一当十。
-三位数加三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
-三位数减三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时从高位借一当十。
3.解决问题的步骤
-分析问题: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