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绿色食品(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pdf

发布:2025-04-20约2.96万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绿色食品(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指南

112233

卢海燕孙晓明徐继东朱凤王康孟凡相

45

陈罗明杭笑冬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2.江苏省绿色

食品办公室;3.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溧阳市农业农

村局;5.东台市唐洋镇农村工作办公室)

1.生产概况

中国是水稻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

年均稻谷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近三成,60%以上的人口以

稻米为主食,栽培面积近3000万公顷,总产量约20850万

吨。产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湖南、江西、江苏、湖北、安

徽、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种植面积均超过170万公顷。

根据各地稻作差异性,将全国稻田区域划分为6个稻作区(一

级区)和16个稻作亚区(二级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闽、

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稻作

亚区;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华中单双季稻稻作

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单、双季稻亚区;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

亚区;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西南单双季稻稻作区(黔

东湘西高原山区单、双季稻亚区;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

亚区;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华

1

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东北

早熟单季稻稻作区(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辽河沿海平

原早熟亚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北疆盆地早熟亚

区;南疆盆地中熟亚区、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

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种植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改变、栽培

品种更替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稻区病虫害持续发生为害,

年平均发生面积超过0.8亿公顷,常见病虫害超过90种,大

都具有跨区流行、突发爆发、致灾性强等特性,严重影响水

稻产量和品质。为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效率,减少稻田化学

农药使用,降低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危害,保障水稻

生产绿色安全,制定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如下。

2.常见病虫害

2.1病害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穗腐

病、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

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

稻干尖线虫病等。其中,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一

类病害。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部分为害症状参见附录A。

2.2虫害

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飞虱(褐飞虱、灰

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水象甲、稻秆

潜蝇、黏虫、稻叶蝉、稻瘿蚊、水稻跗线螨、稻苞虫、稻负

2

泥虫、稻粉虱等。其中,二化螟、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

虱)为一级虫害。水稻主要虫害及其部分为害症状参见附录

A。

2.3软体动物

福寿螺等。水稻主要软体动物及其部分为害症状参见附

录A。

2.4草害

禾本科杂草(稗草、千金子、马唐等)、莎草科杂草(异

型莎草、扁秆藨草等)、阔叶杂草(水苋菜、鸭舌草、野慈

姑、雨久花等)。水稻主要杂草参见附录A。

3.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做好种子

检疫和病虫害田间监测的基础上,针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主要

病虫害发生特点,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辅之以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实现水稻病虫

害绿色防控和优质安全生产。

4.病虫害调查

根据气候、水稻物候期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采取田间调

查法、设备诱集法等方法调查病虫害发生为害动态和区域分

布,依据田间病原基数、品种抗性、历年虫害发生情况、残

留虫量及发育进度等进行田间决策。

3

4.1稻瘟病

苗期叶瘟调查:3~4叶期至移栽大田前3~5天期间,调

查1次,调查病株率。

大田叶瘟调查:定点系统调查从插秧后秧苗返青起至始

穗止,每5天调查1次,大田叶瘟普查分别在分蘖末期和孕

穗末期调查2次,调查病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